第70章 第一次汴京之围解(2 / 2)

<好家伙,澶渊之盟2.0 ></P>

< 这期真的血压蹭蹭上涨哇[发怒]></P>

<康王:6</P>

如果这时赵构嘎了,会不会更好点? ></P>

<我不懂,但大为震撼。宋朝百姓都不造反的嘛… ></P>

<怎么办,还没到靖康之耻我就要被气死了。 ></P>

< 宋朝真的从不缺良将,就是遇不上好君主…></P>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P>

<防尼玛的防,就知道防武将,没武将你宋早没了 ></P>

< 说真的,我觉得我去了北宋我也可以当皇帝></P>

<种师中真的惨死了,许翰你瞎指挥啥></P>

< 可惜王禀了,明明一个忠贞为国的人最后却被水浒传给写成了是个无恶不作的小人!></P>

< 张孝纯后来成了伪齐丞相但暗地里想回南宋,还给南宋传了些消息,最后赵构还是没让他回去…></P>

<文官是贬官,武将是流放></P>

<惨还是百姓惨,守城是死,投降是死,怎么都是死 ></P>

<整个宋朝就对不起那么多为国尽忠的文官武将></P>

<马上要到靖康之耻了,诸位快备好速效救心丸!!! ></P>

……</P>

宋朝前看这段历史的人疑惑真有这么昏庸的皇帝?</P>

感觉比西晋皇帝还要烂…</P>

————</P>

宋 天圣二年</P>

刘娥嘴角直抽,这澶渊之盟2.0是在嘲讽赵恒吧。</P>

“祯儿,你可要好好看看宋朝的未来啊。”</P>

赵祯被光幕中说的宋朝传统:打赢了还给钱和防武将这两点给说懵了。</P>

“大娘娘,父皇的澶渊之盟可以保大宋百年和平,光幕似乎不赞同?”</P>

“还有,防武将这不是应该做的吗?安史之乱和藩镇之祸都很严重…”</P>

刘娥听着赵祯的话,没有说话。</P>

赵祯只好自己想了。</P>

————</P>

宋 宝元元年</P>

早已亲政的宋仁宗赵祯确是明白了光幕的话,“万事在一个过字。”</P>

想到西北战事和国内的灾情以及“三冗”现象,赵祯终于下定决心开展革新。</P>

————</P>

宋 熙宁二年</P>

宋神宗赵顼虽早得知了后面会有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搞垮大宋,但却不知道离现在还有多久。</P>

赵顼登基之初就透露出了想要变法的想法,可惜大臣们经过庆历新政后皆不愿朝中再有激进变法。</P>

光幕透露的大宋未来也使大臣们忧心,但有人认为辽还在,金离我们还远,不需过于担心。</P>

但赵顼总觉得赵佶离他很近,突然冒出个念头,“这赵佶不会是我儿子吧。”</P>

赵顼被这想法吓住了,变法之心也更加坚定。</P>

王安石因其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得到了赵顼的看重,决意二月开始变法。</P>

————</P>

宋 重和二年</P>

骤然得知自己结局的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王禀、张孝纯等人对于徽宗父子无法报以期望了。</P>

“奸臣不也是皇帝的意思吗。”</P>

光幕前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为什么之前会有对君主的批判。</P>

宋徽宗赵佶此时有些着急,那些大臣会造反吗?</P>

朕都把朝政交给主战派了,应该不会再有被俘的事了吧…</P>

见光幕说太子赵桓继位后的操作,赵佶立马宣旨要废太子赵桓。</P>

“金军如此凶悍,辽国能挡住吗?”</P>

“我们要不出兵援助辽国?”</P>

在此次光幕的剧透后,朝臣开始畏惧金人了。</P>

太原百姓在得知未来后人心浮动,幸得地方官员的稳定人心才没造成动乱。</P>

……</P>

自天幕剧透未来宰相李纲下令募兵后,民间从军热情是宋朝开国以来最高的一次。</P>

“俺不想家乡被金军践踏。”</P>

“那些金人真不是东西。”</P>

“也不知道我们还能听谁的。”</P>

官家不可靠,太子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