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南洋很难(2 / 2)

可是牛都吹出去了,朱祁钰也只能硬着头皮上。</P>

朱祁钰现在的依仗有两个,一个是已经研制成功的水泥。</P>

有了这东西交通条件可以极大的改善,出行速度会极大的加快,路程耗费时长会极大的缩短。</P>

另一个是正在研制的燧发枪,一旦研制成功,会极大的提高大明军队的战斗力。</P>

对周边国家将是碾压。</P>

还有就是之前的税收行为打压了蠢蠢欲动的江南士绅。</P>

另外,放开商业,增加商税,提高朝堂的收入,让朝廷富起来。</P>

当然,江南豪绅现在也只是表面上乖巧了,在陆地上摘不了朝廷的麻烦,肯定要在还是找朝廷的麻烦。</P>

不过,朱祁钰多次并不担心,他大张旗鼓地搞运粮队就是要刺激江南豪绅。</P>

而且,景泰元年他还会再次刺激江南豪绅。</P>

放开商业就是为了更好地收商税,到时候在对江南豪绅再敲打一番。</P>

“臣等参见皇上!”</P>

“免礼!”</P>

“朕叫三位爱卿前来,是想请教三位爱卿关于出兵南洋的事。</P>

朕这几日又思虑了几次,发现朕之前还是太冲动了。”</P>

朱祁钰说明叫胡濙、王直和周忱的目的,也承认自己的错误。</P>

“臣等有罪,请皇上恕罪!”</P>

胡濙、王直和周忱吓得立即跪地,皇上口含天宪,怎么会有错,有错的只能是他们这些臣子。</P>

“起来,与尔等无关!</P>

朕是是非分明之人,是朕的错就是朕的错。</P>

这也证明,小宗入大宗的朕在治国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可能是因为朕没有经过帝王教育。”</P>

朱祁钰并不觉得在大臣们面前承认错误有什么颜面扫地,他作为不受宠的皇子,能力不足很正常。</P>

“皇上恕罪,是臣等之错,应当在您继位后给您学习一下帝王的治国。”</P>

胡濙、王直和周忱躬身认错,这是他们这些人的疏忽,只不过他们比并不觉得这时候有在给皇上上帝王教育课的必要。</P>

皇上主动承认自己不足是皇上谦虚,以皇上表现出来的才能,没有系统的帝王教育也比正统皇帝强多了。</P>

从正统皇帝和永宁皇帝及皇上对比来看,系统的地位教育也不一定管用。</P>

正统帝没少受帝王教育,可把自己玩死了。</P>

永宁帝没有受过系统帝王教育,一样把大明治理的好好的,皇上也是如此。</P>

而且,皇上肯放下面子承认不足说明他有长进了。</P>

“启禀皇上,朝廷在宣德朝放弃安南实际上只是宣德帝个人的决定,大臣们是反对的。</P>

当时的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大臣都明确反对过。”</P>

胡濙表示放弃交址都算不上中枢的集体决定,只是宣德帝的个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