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就听我的吧。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才有缘重逢,于情于理我都得照应!”
对于周维明的安排,李世信只是微微一笑。
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大学当个老师,按说挺美好的。
可是自己的情况不一样。
现在是靠着喝彩值续命,若是去中戏北影这种跟娱乐圈结合比较深的高校当个教授,他还能考虑考虑。
荣传倒是也有戏剧学院也有表演系,但是相比于能在国内排进前三甲的传媒专业相比,倒是显得不怎么入流。
可就当他想着推辞的时候,周维明却已经将电话打给了学校的教务处,嘱咐那面安排去了。
……
和李世信几十年没见,久别重逢之下周维明兴奋的很。
安排完了学校的事情之后,便强拉着李世信去了学校附近的饭店。
饭桌之上经过一番详谈,李世信才知道这些年周维明的经历;
那一场大火之后铸就,周维明的父亲工作就迎来了调动。那个时候还叫做周拴柱的周维明,也就就跟着父母从那个小农场里般去了县城。
虽然换了环境,但是农场里学到的那些东西和教那些东西的人,却深深的印刻在了周维明的心里。
县城的环境比农场要好一些,学校还是在正常上课的,只是学校中没有多少学生。
凭借着好学和对老师的尊敬,周维明成了学校里的宠儿。
。
再之后恢复高考,周维明顺理成章的考上了京城大学,并在填报专业的时候选择了教育专业。毕业后在中学当过老师当学校长,后来因为对当时的教材提出了改革建议,又进了教育部参与了90年代三个版本中学生教材的编纂工作。
就这么一路走来到了现在,又因为荣传老校长突然中风,机缘巧合的空降成了荣传的新校长。
听完了周维明这么多年的经历,李世信移开了支在脸颊上的手,澹澹一笑。
“和你一起的那些臭小子呢?现在还有联系么?”
面对李世信的询问,周维明摇了摇头;
“当时写信的事情我们跟家里说了,家里面吓了个半死。怕我们留在那里再横生出什么枝节,我爸妈就跟组织上请求了调动。
其他的伙伴也都差不多,当时也没有个什么电话,大家搬走之后就断了联系。从那之后,倒是再也见到过。
后来我参加工作之后倒是回去过农场几次,但是当时农场已经裁撤,耕地都已经归了附近的村子,以前的那些老人也都找不到了。
不过……当初草房的地方,不知道被谁立了坟。估计,是哪个伙伴回去之后做的吧。”
看着周维明脸上的惆怅,李世信摆了摆手。
“行了,不说这个,有个坟头就好。”
周维明点了点头,看了看面前的李世信,皱了皱眉头,道:“先生,那时候你是牛棚里最年轻的一个。那时候我也没问,你是怎么进去的?后来,你又去哪儿了?”
将记忆中的那些经历整理了一下,李世信摇了摇头,苦笑道;
“其实,没什么可说的。
六八年我刚刚进了文工团,就随团去边境参加抗美援越汇演任务。那时候在部队上认识了几个朋友,六九年年末回到京城,文工团就出了事情。我当时因为拒绝指认当时的团长,也就遭到了牵连。
后来在部队的朋友听说了我的事情,冒着风险托关系把我调到了驻地附近的农场。虽说还是劳改,但是有朋友照应,倒也过的不那么难。
就这么混到了几年,形势就不那么糟糕了。在我妻子死后,我就进了部队的文工队。没多久……南边边境局势紧张,自卫反击战打响,我随着部队又去了边境。
仗打完了就裁军,家里的孩子也需要照顾,我回了老家……就这么稀里湖涂的过来了。”
虽然李世信说的波澜不惊,但是周维明听过之后还是不免唏嘘。
再次将李世信如今的模样打量了一番,周维明乐了:“二先生,我倒是觉得,您现在比当初在草房的时候还精神。”
那必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