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略调整(2 / 2)

而南方军队要北伐,在古代的这种环境下,其实也就两条路,要么走襄阳府南阳府,也就是南阳盆地,然后杀入中原腹地。

要么就是走淮河、黄河一线北伐。

基本上就这两条路可选。

而考虑到周军走南阳盆地一线的话,一路补给都是需要陆运补给,这对拥有大量重武器,需要大量后勤辎重补给的周军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周军的北伐之路,其实也就这么一条,只能走运河、淮河、黄河一线。

最终才制定了这么一个和朱元璋北伐蒙元的进军路线,非常类似的作战计划。

不过,这也只是战略上类似而已,而实际上周军北伐和明军北伐区别大了去。

人家朱元璋北伐,可不是依赖河道完重炮的,人家朱元璋北伐的时候,其军队实力从各方面都已经强于援军,哪怕是骑兵……

话说,得益于元朝时期走到哪都喜欢圈地养马,所以元朝时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里,是有好几个大马场的,朱元璋横扫南方后,也就获得了大量的马匹,因此他们北伐的时候骑兵实力已经非常强悍。

然后打下山东后,又获得了益都马场,然后朱元璋的骑兵基本就能追着蒙元骑兵吊打了……

这一点,是和周军有着极大的区别。

周军可没这么多的骑兵,哪怕是取巧弄出来的龙骑兵,现在也就万把骑而已。

同时周军装备的火炮也不是明初时代的明军能够想象的,周军打仗动不动就拉出去几百门火炮。

哪怕是骑兵打仗,那都是带着好多两斤半骑兵炮的。

这火力强悍的同时,也导致了骡马多,消耗大,对后勤的依赖极为庞大。

最终又进一步加重了周军对河运的依赖。

很不巧,对面的明军也知道这些情况,因此他们的防守作战也是针锋相对,一直都是选择在运河、淮河、黄河沿岸的战略要地进行防守作战。

诸多情况导致了周军看似选择了和当年明军一样的北伐路线,但是实际上打的战役不一样。

人家朱元璋前期北伐顺利的很,打的都是机动作战,然而周军呢,那基本都是一路硬啃过去,更加耗时。

这北伐严格说起来,从春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现在也能只是杀到了徐州城外,连徐州还没拿下呢,更别说什么进军山东和河南了。

而这个时候,明军又是大量兵力南下,迫使周军做出了调整,进一步加强了前线兵力。

九月十九日,郭东岩正式下旨:

命令第十一军北上,执行进攻山东的作战计划。

原定进攻山东的第五军主力第四步兵师等部队,则是被全部抽调到徐州一线,和第十军汇合。

第二军则是按照原计划,直接从陆路深入河南腹地,以攻占归德府、开封府为战略目标,配合第五军、第十军围攻徐州。

第六军方面,则是协同第二军作战,趁着明军主力都被徐州、归德府一带吸引的时候,,趁机汝宁府方向发动大规模攻势夺取汝阳,随后继续北上攻占舞阳、叶县、鲁山这三座明军在这一线地区里的重要战略据点。

明军扼制南阳盘底里的第一军杀出来,靠的就是堵死了方城道、鲁阳关等战略要道,而这些战略要道的背后,则是舞阳、叶县、鲁山这几座外围的城池。

只要能够攻占上述三地,那么方城道、鲁阳关等地的明军如果不想被前后夹击,那么除了撤退别无他发。

这样一来,第一军也就能够顺利进入河南腹地了。

为了配合好上述地区的作战,郭东岩还特别命令把规模庞大的第一军一分为二,把驻防在郧阳府、襄阳府等地区的部队编为第十三军。

而部署在南阳府的第一军兵力,则是参与中原大战。

因为这一次参战部队众多,涉及地域广大,为了避免群龙无首,郭东岩按照各部队的作战区域以及作战任务,临时性设立了多个高级战略指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