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金陵直隶府(1 / 2)

六月二十七日,经过连续多天的苦战后,周军已经是攻克了南京城内的众多战略节点,控制了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城区。

这其实都是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自从周军在二十四日开始杀入城区后,双方大军就已经开始残酷的厮杀,而经过连续多天的厮杀后,城内守军死伤惨重,投降者甚多,逃亡的更多。

如今还在城内顽抗的明军,估计都不足五千,基本都龟缩在城区内的宫城里。

这一次守城作战,明军的死伤是极其惨重的,甚至超过了以往的武昌、九江、安庆等战役。

那几次战役里,明军虽然都是全军覆灭居多,损失极大,但是真正的死伤其实也不是很多,九江城战役里,城内的明军死伤不过数千人而已。

安庆一战,城内明军死伤也不过数千人。

但是在这南京城战役里,仅仅是周军这边统计并收敛拉出城区掩埋的明军阵亡人数,这都已经超过六千人了。

而导致明军死伤如此惨重的原因,也并不是说明军的抵抗决心有多么强烈,或者是周军的实力比以往强太多。

纯粹是战斗的模式不一样。

之前的几次传统攻防战里,双方的战斗主要是发生在城墙一带,明军的死伤大多也都是被炮火杀伤居多。

但是南京战役不一样,南京战役里周军引以为豪的强大炮兵部队,除了两斤半野战炮等寻常火炮外,那些大口径火炮,重型火炮,比如炮架连带炮管就一吨多重的九斤野战炮,再比如那些大口径臼炮基本没能发挥出来作用。

甚至头两头的进攻城墙阶段里,这些火炮都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因为还没等这些火炮机动到位,偷袭城墙的部队就已经得手了……

而进入城区后,虽然周军也广泛使用了两斤半野战炮,两斤或三斤的散弹炮,九斤的臼炮之类的机动性比较强的火炮。

但这种使用是零散的,战术作用是有,但是要说决定了胜负也不是。

真正决定胜负的,乃是周军里组织的各支突击营。

这些突击营一般都是百多人的规模,而第一突击营和第一步兵师突击营则是五百多人的规模。

这些突击营里由长矛兵,刀盾兵,掷弹兵,轻炮兵组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清一色的身披重甲,哪怕是掷弹兵也会直接穿戴半身铁甲作战。

那些重甲刀盾兵和长矛兵,更是全身铁甲。

这些重甲长矛兵和刀盾手,在掷弹兵和轻炮兵的远程火力掩护下,依靠一身重甲冲上去那就是大杀器。

明军方面除非是出动同样的重甲步兵相抗衡,要不然的话是很难挡得住一大群的重甲步兵的进攻的。

而且城区巷战固然是给周军制造了一定的麻烦,但是相对来说也更加有利于周军的重甲突击营的发挥。

明军方面通过主动放弃外围城墙,依托城区复杂的地形和建筑进行抵抗,如此的确是废掉了周军大半的炮兵火力,但是他们反过来也是给了周军的重甲步兵们更加的发挥空间。

这真要是以争夺城头的攻防战里,周军的重甲步兵,哪怕是突击营也不敢说能轻易靠近并登上城头啊。

虽然看似周军攻城的时候,城破之际都能看到重甲突击营大发神威,勇夺城头。

但是基本上这种事都是发生在最后阶段。

而在这之前,周军都不知道打出去了多少弹药,挖掘了多少壕沟工事呢。

常规攻防作战里的重甲突击营,如其说是决定性的力量,更不如说是压倒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南京城战役里,明军的主动退守,却是让周军的重甲部队顺利的通过了城墙,然后进入城区和明军进行厮杀。

当重甲突击营这些擅长进展厮杀的重甲部队打出来了,那么城内的明军能守住才见鬼了。

城内的明军守军虽然数量不少,但是披铁甲的将士那可真没多少,披甲率比较高的也就只有那些新标军。

而即便是明军里的新标军,他们的披甲率其实也不高,而且披甲的士兵里,身披重甲的比例更低。

之前的王家祯和现在的张国维,都把人得罪一大批了也才勉强弄除这么新标军而已,勉强给一批长矛手之类的兵种配属了少量的盔甲。

你要说真和伪周贼军一样,给绝大部分将士,甚至给火枪手都配属轻型铁甲,张国维恐怕要在江南大肆捞钱才行。

但是真要这么干,恐怕他这个江南督师不用几天就会被罢免了……

明军里的新标军,不仅仅枪炮不如周军,伙食不如周军,在盔甲上其实更远逊于周军。

毕竟一杆火枪不过几两银子,火炮这东西再贵,但是弄十几门撑一撑门面还是可以的。

但是盔甲,一套就几十两银子,而且需要的不是一套两套,而是成千上万啊,仅仅是这些盔甲的采购成本,那都是动不动几十万两的。

张国维要是有这钱,还不如买多几门火炮呢!

而以往的这些,江南督标里的士兵盔甲装备不行也没体现出来太过恶劣的负面效果。

几次攻城作战里,贼军出动突击营的时候,明军方面往往也能出动珍陷阵营进行对抗。

嗯,人家明军也不傻,知道把重甲单位集中起来,组建了陷阵营用来对抗周军的突击营。

但是现在在南京城里,周军的突击营可不是一支两支啊。

周军里的营级突击营就有两支,分别是第一突击营,第一步兵师突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