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听天由命(1 / 2)

乾武二年二月十七日。

周军抵达襄阳城外的第二天,周军持续进行着自己的准备工作。

他们修筑前出营寨,距离在城外大概四五百米外的地方修筑防疫工事,构筑炮兵阵地,为后续的最后进攻做准备。

发现贼军开始靠近城墙修筑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后,城头上的明军也是动用了火炮进行炮击,只不过效果并不大。

因为城外的周军挖掘工事的时候,那都是先挖一条交通壕过去,虽然这交通壕看起来也不咋地,但是士兵们前进的时候,躲在交通壕里,这直来直往的实心炮弹也无法给士兵们造成太大的威胁啊,当靠近三四百米距离后,他们会沿着交通壕往两边继续挖掘,构筑防炮前出阵地,这也就进一步降低了明军火炮的杀伤作用。

对于这种零散的挖掘行动,明军城头上的那十来门火炮并没能发挥太大的作用,虽然也杀伤了少数人,但是对于这么一场大战而言,这些零星的伤亡完全不算什么。

而明军的炮兵效率低,这倒不是他们火炮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的火炮虽然笨重不利于机动,但是充当固定部署的防御火炮使用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是很好用的。

问题出在他们的炮兵上!

他们的炮兵难以计算大几百米外的弹道,根本无法让火炮击中这么远的单个目标。

火炮在发展早期的时候,因为射程有限,同时精度也很渣,是用不上什么弹道学的,只要装填好,把炮口对准大概方向也就差不多了,反正不管再怎么瞄准都没啥用。

但是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火炮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承受膛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能够做到在五六百米的距离上有效命中目标了。

但是,这也就对炮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火炮有这个精度,不代表你能打中啊,想要准确命中大几百米外的目标,是需要准确计算弹道的。

而想要计算出来准确的弹道,需要具备一定的算术、几何、物理等科学知识,否则的话,基本别指望能够准确集中大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外的目标了。

周军里是如何确保炮兵部队能够准确命中大几百米外的目标的?

周军的随营学堂里设立了专门的炮科,炮科在随营学堂里的重要性仅次于步科,甚至都超过骑科和辎重科。

除了在随营学堂里设立炮科,以培养专业的炮兵军官外,周军还会对各炮长、预备炮长进行长期的专业培训。

让他们掌握初步的算学、几何、物理等知识。

而在大规模的集中炮击里,为了确保命中精度,往往是会由炮兵军官们先计算出弹道,然后再把射击诸元通知各炮组。

各炮组再根据射击诸元进行射击。

因为技术有限,火炮加工精度也有限,导致每一门火炮的散布等数据都会有细微的差别,同时还考虑到风向等外部变化,这有了军官提供的射击诸元也不一定能够命中,还需要一个较射的过程。

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考验炮长们的经验以及对手中火炮的熟悉程度了,同时也是考验炮长们自己对弹道学的理解能力的时候了。

经验丰富的炮长,使用熟悉的火炮,同时自身也学习过一些弹道学,在有军官提供的射击诸元的情况下往往很快就能命中目标了。

如果经验差了些,或者是用了不熟悉的火炮,又或者是没学好弹道学,那么打起来就很尴尬了。

针对这种问题,周军一直都是非常注意炮兵军官、炮长们的专业培训的,这些人平日里没啥事就上课学习做题……学算术,学几何,学物理等等。

这年头的炮兵,可是名副其实的高技术兵种,郭东岩为了让麾下的几十门长管火炮能够发挥出战斗力来,那可是亲自上阵编写炮兵所学习的各种算术,几何,物理等教材的,同时也是亲自上课的。

郭东岩如此重视这些炮兵,不代表其他军队也这样重视啊!

这襄阳城里的明军不少,这炮兵也不少,但是这些炮兵以往都是玩佛郎机、将军炮、虎蹲炮之类的火炮。

而这些火炮可用不着什么弹道学,就这么点距离,也谈不上什么射击精度,再怎么瞄准都是那个样。

但是,这换用了这些长管火炮后,他们就抓瞎了……

这用以前的经验打不中啊,至于现学,这玩意哪有这么好学啊,这勉强凭借着以前的经验吗,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和兵书之类的,然后勉强搞了个半吊子。

这打肯定是能打的,嘛,谁不会啊!

这打中,其实勉强也能打中,比如说对着敌军步兵方阵之类的大目标,那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你要说让他们准确命中四五百米外的小型目标,那就太勉强了。

别说让他们来了,其实就算是让周军里的那些炮兵来打四五百米外,利用地形进行闪避挖战壕的敌人,命中率也会很渣。

毕竟火炮这玩意,是属于面杀伤武器,并不是精确点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