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六章 另一种表达(1 / 2)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784 字 7个月前

不久前还痛骂陕西商人刁钻奸诈放贷如附骨之疽的四川商贾,喝茶之后大赞道:“都言秦人豪商,此言果然不需。诸位也真对得起这西秦会馆供奉的关二爷!”

几年前还逼的平武某人卖老婆、逼得十几家喝卤水自杀,最终被赶出了绵州发誓世代不与川人通婚的陕西商人,这时候也道:“诸位都是川人,川人忠义,我们素有耳闻。日后还要在这里讨生活,大家说不得还是一起做买卖的生意人,过去的事咱们互有对错,如今也就都过去吧。”

两边互相认了个错,便说到了正事。

川商很少往江南那边去,一般也就是跑跑川西、入藏,搞茶叶马匹盐巴之类。

虽也听说过松江府那边兴起的股份制模式,却不知道到底如何。

封建社会,是不太喜欢搞这种合股制的。

好比别的股东犯了事,牵连起来,自己可能也要跟着倒霉。

而且,公司资产是怎么算的?

真要是公司赔个底掉,这钱怎么办?公司借的债,怎么算?

是只把公司所有的资产赔进去?

还是说各家出股的都要出自己的家底子?

亦或者,得罪了官员,或者谋反之类的,被牵连,公司是不是也一并被没收?

陕西商人是两淮商战的失败者,顶着大顺之前还未彻底解决北方边患的巨大优势,被徽商一路打回了陕西。

但他们也算是对江南颇熟悉的人,前朝扬州号称半城晋陕半城徽,如今虽不复以往,但交流密切,深知一些新情况。

当即陕西商人就将怎么操作的、诸多规矩说了说。

商人关注的方向,都是相似的。

这些四川商人听完这些规矩后,点头道:“应是要得。若这么办,大家也没了什么争竞,合力赚钱就是。”

“如今看朝廷这意思,是真的要扶植我们了。只要解决了这边的地租事,便是朝廷要搞官运商销,再压一压价,我们也有得赚。”

这件事,究其根本,还是朝廷和这些商贾沆瀣一气,目标虽不一致,但此时却还是同路人。

这些商人也不傻,很容易就能明白朝廷这么办的意思。

无非就是朝廷想要盐税。

别说什么让老百姓吃便宜的盐,那不是一个封建王朝该考虑的事,也不是该给皇帝和朝廷加上的义务,封建统治者没有这样的义务。

只不过,官盐太贵,老百姓都吃私盐,以至于收不上钱。

是以才要改革川南盐业。

而老百姓吃的盐,不是凭空变出来的,终究还是盐井里生产的。

之前盐井林立、缉私困难,使得很多人吃的相当肥。

朝廷这么干,无非是借鉴松江府那边的改革经验,要搞方便控制和查账的大公司,尽可能挤压私盐的生存空间。

地租问题,于朝廷的逻辑,是地租导致官盐贵、官盐贵导致老百姓吃私盐、吃私盐导致收不上来税,收不上来税导致中央的权力一退再退。

本身盐井产盐,就是很容易逐渐发展为垄断的。打井需要高额资本投入,如今这么改,不算是拔苗助长,只是相当于把必然要完成的事提前推了一把而已。

陕西商人和四川商人对此心知肚明,吃亏还是占便宜,只朝廷取缔地租这一件事,就让他们占了大便宜。

提前放出的风声,就是为了让足够的资本涌来。

两边说着话的时候,下人跑进来道:“老爷,工商部的大人来了。”

这才是今天的主角,主位一直空着呢。

秦、蜀两边的商人连忙起身去迎,二十啷当岁还不到三十的工商部的人走进来后,很自然地坐了主位,也没太多客套。

说起话来,也是开门见山,给自己的身份定了个性。

“我们,说的简单点,其实就是朝廷给你们安了个公公婆婆。让你们自己搞,能搞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

“就跟六政府是官面称呼,实际上大家私下里还是叫六部一样。我们虽叫什么工商部,私下里也有人管我们叫‘少府监’。”

“自武皇将少府的盐利交予政府之后,其实我们‘少府监’是不管盐政的。当然现在也不管。”

“工商的事归工商,盐政的事归盐政。”

“盐政是管收税的,我们是管投资建设的。土地地租的事,那是府尹管,我们也管不着。”

“先说清楚,各管一滩,该我们管的,我们来管。不该我们管的,你们也别问我们。”

到底是叫六政府还是叫六部,这不是个类似于“闯贼”还是“闯王”的政治原则问题,只是官方称呼和私下称呼的区别。

而工商部的人直言这工商部其实就是“少府监”,亦算是这件事皇帝终于要正规化了。

之前皇帝便说,如今诸多事,全靠刘钰的“幕府”来办,虽不开府却和开府没什么区别了。为避免人亡政息,还是搞出来章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