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扩大影响力(1 / 2)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1604 字 7个月前

威廉四世对这些“暴民”破口大骂,完全没有了一个贵族该有的优雅。

本廷克伯爵无言以对,他早就知道包税制肯定会出事。包税商压榨的有点狠,可是荷兰也没有能力不搞包税制。

连七省的统一、中央集权都做不到,谈什么让税务部门深入到每一处乡村城市?

而且包税人都是荷兰各个城市的寡头们,至少也和他们关系密切,很多都是合股包税的。这些人,奥兰治派根本动不了。

奥兰治派也不想动,不敢动,只能对他们进行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人民的怨气,全都发在了奥兰治派的身上。

奥兰治派曾经代表着荷兰人民的诸多期盼。

摄政寡头们贪腐、包税、压榨、垄断,这都正常。人们恨坏人,但不会对坏人失望。

失望,有时候比恨更严重。

奥兰治派曾经被荷兰民众想象成好人。坏人做坏事,正常;可好人也纵容坏事,那就难以忍受了。

虽然,奥兰治派是“好人”这个概念,是荷兰民众一厢情愿幻想出来的。

威廉四世也觉得挺委屈的。

自己上台之前,什么都没承诺过。

既没有承诺要废除包税制、也没有承诺要取消垄断、更没有承诺要给行会更大的权利。

自己什么都没承诺过,是民众把自己推上台的,现在为什么却要因为自己根本没承诺过的事而反对自己呢?

实际上,他这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得亏现在启蒙运动还处在酝酿阶段,这要是93年雷霆风暴影响之后,就这个情况,民众恐怕就不是单单要废除包税制这么“温和”了,多半阿姆斯特丹街头为了商业贸易活动而修建的全欧洲最早的路灯,便要有另一种不同的用处了。

威廉四世现在除了不要贵族的优雅,对暴民坡口大骂之外,别无手段。

粮价,他稳定不了;包税,他废除不能;战争,他不能指挥这点荷兰军队打赢法国……至于本廷克伯爵当年给他规划的“集权”,现在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刚刚被本廷克伯爵的“割让奥地利的土地让普鲁士退出战争、集结英、荷、奥三国全力反击法国”这个建议催生出一点斗志的威廉四世,再度颓然。

就算是能够达成协定,荷兰恐怕也无力继续参与战争了。国内的局势让荷兰彻底没有了继续打下去的能力。

威廉四世用求助地眼神看了眼本廷克伯爵,希望从他最仪仗的顾问这里,得到一些建议。

可对于此事,本廷克伯爵也是无能为力。

他对荷兰进行中央集权、采取大明那种内阁秘书顾问制的设想,全部的前提都是源于战争的胜利。

奥兰治家族,再一次在荷兰岌岌可危的时候站出来,带领荷兰赶走了法国人。然后,凭借战争带来的巨大威望,完成集权、税制改革、对议会派和摄政寡头们的压制。

可是,第一步都走不下去了,剩下的还能怎么办?

一开始的设想是美好的。可谁也没想到会发展到这种地步,连远在数万里之外的中国人,都捅了荷兰一刀。

如今上层金融市场混乱,打不下去了。

中层许多人面临破产,也打不下去了。

下层希望改变包税制、想要更便宜的谷物面包,一样打不下去了。

“执政官殿下,恐怕,我们只能退出战争了。”

想了半天,本廷克伯爵给出的建议,就是这个。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可实际上这里面很复杂。这是连威廉四世都明白的道理。

如果荷兰此时退出战争,意味着荷兰单方面违背了1676年和1703年两次签订的《英荷共同防御条约》,意味着荷兰对英国的“背叛“,也意味着英荷同盟的瓦解。

以国际法来说。

如果法国人真的支持小王位僭越者登陆苏格兰,英国将坎伯兰公爵在尼德兰的精锐部队调走,英国在道德上背叛了荷兰,但是在法律上没有背叛荷兰。

法国攻入荷兰了吗?暂时没有。那么坎伯兰公爵的军队撤走,有什么问题呢?你说迟早的事,但迟早的事,此时并未发生。

的确,此时英国本土也没有受到威胁。理论上荷兰此时退出战争,也不算违背了《英荷共同防御条约》——英荷共同防御条约里,不包括汉诺威,签约的时候,汉诺威人还没有跑到英国当国王。

但是,现在真的停战,主动权也不在荷兰手里。法国人是否接受荷兰的停战,还两说呢。

即便法国接受停战,肯定要加上诸多条款的。就算不割让荷兰的土地,最起码《英荷共同防御条约》得作废吧?

或者说,法国立刻让小王位僭越者登陆苏格兰,荷兰出不出兵?

出兵,之前停战求和有什么意义?那不是又打起来了?停战求和,是为了法国不要攻入荷兰,结果这边刚停战求和,反手就派兵去支援英国,法国人难道甘当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