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后面的骑兵队有如此锋锐的“箭头”,保持队形跟在后面一路收割着曹军的性命。
落马之后未受重伤,仍步战率亲兵拼死抵抗的徐晃回首望去,只见两员猛将正率骑兵向自己杀奔而来,不敢让亲兵将后背对着他们,忙吼道:“回身御敌!”
徐晃带来的亲兵,可不同于其他操练不久的新兵,这些也都是他的精锐老兵。
听得徐晃将令,这些正在与关兴部厮杀的亲兵立刻分成两拨,前方的继续顶住关兴部的进攻,但却以守为主,不再像先前一般拼命前突。
而其他人则齐齐回身,最前排的人半跪在地,将手中长矛矛杆戳进泥里抵在地上,斜斜指向骑兵方向,身后一排照做,但矛的角度要更高一些。
再后面使长戟的兵,则将长戟扛在肩上,双腿一前一后,前绷后弓。
这些长戟手只待骑兵冲来,便要看准时机全力挥舞长戟,不瞄披甲骑士,只瞄马匹脖颈。
此乃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阵型之一。
对于士兵的素质,尤其是勇气要求极高,因此再各个军中,能对抗骑兵的皆是精锐。
比如麴义对抗白马义从的先登营,袁绍的大戟士,老刘的白毦兵……等等,但凡步军精锐,一般也都具备反骑兵冲锋的能力。
徐晃的亲兵们也做到了这一点,此时面对骑兵队的冲锋,没有一个人像周遭的其他曹兵那般拥挤奔逃。
虽呼吸粗重,二目瞪圆,仍然握紧武器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
但……这只是步军在面对骑兵时竭尽全力的反抗而已,倘若没有大量装备强弩的士兵在后准备射击,单凭长矛阵与戟手,并不能做到对骑兵的克制。
很不幸,徐晃亲兵装备的那些弩,只是寻常轻弩,且数量也完全称不上“大量”。
此时只能稀稀拉拉的向冲来的骑兵射击,然而昏暗的视线、下雨的天气,都让命中率甚为感人,堪称随缘射击法。
徐晃并没有能挡住这一轮冲锋的把握,在他被前后包夹之时已有必死的觉悟了。
然而见对方迅速做出应对,刘禅却不打算拿本就稀少的马匹、精锐士兵的生命与对方硬碰,己方现在占据绝对优势,这种“壮烈”的行为实在没什么必要。
刘禅手中长矛一摆,马超立刻会意,举枪打出信号。
尽管视线不佳,但一直注意着前方的胡立马上作出反应,当即拨马,带领骑兵队转向。
在一众徐晃亲兵略带惊讶的目光中,偏离了原本冲向他们的路线。
这是蜀军怕了?
然而这个念头才刚刚升起……
“举枪!”胡立再次取下一根马侧挂着的简易投枪,“掷!”
这次的距离可近多了,准头自然也上升了不少。
“啊!!”
正随着骑兵转向而匆忙调转矛头、调整阵型的曹军纷纷中枪,本就不多的亲兵先后倒下数十人。
但更致命的是,阵型出现了破绽。
胡立再次随着马超的指挥带领骑兵转向,画了个小圈再度折了回去。
先前混乱曹军的肉体被动阻拦,再加上两次转向让骑兵冲锋的速度下降了很多,但对此时来说……也足够了。
骑兵终于冲破敌阵,杀了进去!
而刘禅和马超,则一直盯着同样手持长戟的徐晃,此时自左右分头向他杀去。
徐晃对马超熟悉的很,心知无马状态的自己定然不是对手,跑又跑不了,便主动朝刘禅杀来!
他亲眼见过刘禅在山谷中厮杀的样子,但那时刘禅毕竟是在追杀逃兵。
荆州之战、单骑救刘封的事他虽都听过,毕竟没有亲见。
在他想来,刘禅勇则勇矣,比征战多年的马超总要差上一些。
但身处绝境,他也丝毫不敢大意,而且刘禅还能借助马力,冲向刘禅的徐晃助跑过后大戟向前横扫,瞄着刘禅黑马的脖颈就是全力一击!
咔嚓!
长矛和大戟的杆重重撞在一起,一股大力自杆上传来,双手一痛,长戟竟已在徐晃难以置信的目光中脱手而飞……
他自认已经足够重视刘禅了,这一击丝毫不存在什么试探、留手,这是他倾尽全力为了活命的一击。
如此形势下,他只有生擒刘禅或马超,才有脱身的机会。
却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不过刘禅在这次挥矛中,久战之下,那矛杆终于不堪重负,在凶狠地撞击中也断成了两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