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又出身西平县的,刘备心中只记得一人。
那便是后来弃袁绍投刘表的和洽了,此人才能也是不俗,虽没有很大的政绩,但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汝南士人都认为袁绍值得投奔,他却认为袁绍不一定守得住自己的地盘,跑去投了刘表;再比如建议曹操把汉中所有民众全部内迁的就是他,这使得历史上的刘备虽然打赢了汉中之战,却是只得了一个空荡荡的汉中。
此人最高做到光禄勋,后在太常职位上去世。他不管身任何职,都甘于过清贫的日子,从不铺张浪费,算得上是一个低调又有才能得官员。
若无意外,这和起应该是和洽的长辈,就是不知道是父亲还是叔伯,亦或仅仅只是同族而已。
“和公,我听说过一人,名为和洽,字阳士,不知和公是否认识?”刘备笑道。
“认识,自然是认识的。不瞒使君,和洽正是犬子。不过,老夫怎么都想不到,竟然连使君也听过犬子之名。”和起眼中露出一丝骄傲之色,道。
“晓民生,懂进退,连先大将军何进的征辟都推辞了的人物,刘备岂能不知。和公,我扬州之地,有一座会稽学府,不知你可曾听说过?”刘备笑盈盈地问道。
“额……使君此言何意?”和起觉得有些奇怪,不是刚刚还在讲自己儿子吗?怎么突然就扯到会稽学府去了。
“和公也知晓,某有一愿,便是为往圣继绝学,那会稽学府内已有数名大儒授课,如蔡邕、服虔等人。今日见和公,发现和公知识渊博,又受汝阳民众信赖,我想让和公也去那会稽学府授课,不知和公是否愿意?”刘备继续问道。
“使君也说了,在学府授课之人皆为大儒之流,老夫只怕能力不足啊!”和起皱眉道。
“和公能在袁氏家族的地界得如此之多民众信赖,还说能力不足,这岂非笑话?和公要知晓,过度谦虚便是骄傲了。莫非和公是觉得我那会稽学府配不上你,故意这样说的吗?”刘备看着和起问道。
“不敢,不敢!使君莫要误会,老夫自然是愿意去的!”和起赶紧答道。
“这便最好了!届时和公便与我等一起返回扬州便是。对了,和公可以以书信告知家人你的去处,若是能将家人一起带到扬州去,那便最好了!”刘备笑道。
刘备说到这里,目的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作为聪明人的和起自然也是明白了,眼前这位扬州牧似乎是看上自己儿子了,于是想了个办法,先把自己忽悠到他的学府之中去,然后利用自己将家人都迁到扬州去,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不过,和起自己也认为眼前的刘备待民众以仁德的方针很合自己的胃口,觉得答应刘备也并不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情。
于是,他也很聪明的没有揭穿刘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