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暗物质是不存在的!(2 / 2)

暗物质,是根据天文计算,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

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很多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而假设存在暗物质,就能让观测到的现象,得到很好的解释。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26.8%。

以上都是理论推测。

天文学对宇宙星系的观测解析,是基于常规物理理论,比如根据微波辐射、星系亮度等,去对星系的总体质量进行计算,而根据万有引力去计算,就会发现星系的总体质量,要比计算出的结果大的多,而多出来的部分,就被认为是不能观测到的‘暗物质’。

但是,有一种情况,比如,同样的物质,外在表现是一样的(比如辐射、亮度),可质量却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呢?

粒子受到空间压缩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的粒子,缩小了好几倍,能量会出现内敛,质量却和原来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星系中,拥有大片的压缩粒子,肯定就会大大影响到天文观测对星系质量的计算。

“这大概就是暗物质的奥秘?准确的说,暗物质并不存在,天文学计算出质量缺失,只是因为星系内,拥有很多的压缩粒子。”

“而黑洞,也许是存在的,大片高倍率压缩粒子聚合,就会阻隔空间、阻隔能量,同时释放高能量的Z波,源源不断的吸收空间。”

“也正因为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源源不断的压缩空间,就会形成对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这也许就是黑洞和暗物质的奥秘?”

当有了新的发现以后,就仿佛打开一扇通往科学奥秘的大门,也会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赵奕就是如此。

他连续闷在房间了一个星期,都根本没有走出来过一步,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梦到了站在黑洞边缘,看着大片紫色的Z波被释放出来。

“为什么是紫色?”

赵奕醒来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然后第二天睡觉的时候,Z波变成了红色,还连续不断的变换着颜色。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钱虹跑过来,告诉他陈泽书来访,才停下来走出房门。

因为连续宅了一个多星期,消耗了无数的脑细胞,赵奕外表看起来十分疲惫,但精神状态却非常的好。

陈泽书见到了这样的赵奕,马上过去关心道,“赵院士,要不要休息一下?身体最重要啊!”

赵奕连忙对着镜子招了下,发现确实有些狼狈,赶紧说了一句“你等等”,直接就去了浴室,洗了个澡打理下头发,就感觉重新变成了刘德——

咳咳!

肯定帅过吴研祖!

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赵奕和陈泽书谈了起来。

陈泽书满脸苦涩。

从首都参加了会议以后,他来Z波实验组有三天了,第一天就想来见赵奕,结果听说赵奕正沉醉研究中,就没有直接来打扰。

结果一等就是三天。

陈泽书实在忍不住,才让钱虹来问一下赵奕。

“打扰了,真是打扰了。”陈泽书有些不好意思道,“打断了你的研究,赵院士,真是罪过大了。”

罪过大,你还打扰?

赵奕用力扯了下嘴角,随后摇头道,“没关系,研究差不多完成了。”

陈泽书也没问是什么研究,就直接说起了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Z波制造材料的技术,看看是否能制造出,核聚变装置所用的材料。

这几天,他和理论组的人员做了了解,知道是用材料直接进行压缩,然后利用压缩后的材料,去制造相关的部件,性能就会得到大大加强。

但是,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好,因为被压缩后的材料,性能实在是太好了,比如,一些材料熔点超过了一万摄氏度,甚至能达到两万摄氏度。

如此高熔点的材料,怎么融化制造精密部件呢?

难啊!

现在温度最高的熔炉,能制造的温度也就是四千、五千摄氏度,因为熔炉内部材料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再有提升了。

所以,一万摄氏度以上熔点的材料,几乎只能在实验室的特殊环境下才能融化。

但是,实验室不能制造出精密的部件。

哪怕实验室能制造出来,相应的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也许一个小部件成本能达到几千万。

陈泽书说明了制造问题,就提出了想到的解决方法,“我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技术,是利用Z波,让材料直接缩小。”

“那么,能不能先制造超大的部件,然后直接按比例缩小?”

“不行。”

赵奕直接摇头道,“这是不可能的。核反应装置是我的设计,核心部件,尤其是输出端,都非常的精细,而Z波照射存在误差,而且,误差还不小。制造大的部件,再缩小,最后还需要打磨,但陈院士,你应该知道,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好多都需要一口气成型,后续打磨是不行的。”

陈泽书当然知道,但他没能想到其他办法。

赵奕思考了一下,说道,“要不这样,重新制造!”

“重新制造?”

“对。”

赵奕点头道,“我们可以直接制造出大型的核心部件,然后整体直接Z波覆盖压缩,这样核心就有了,其他部件再根据核心的尺寸,特别制造出来。”

“这个——”

陈泽书犹豫了,想了一下才说道,“这个主意很好,但整体重新制造,需要不少时间。”

赵奕笑道,“没关系。我对我的设计很有信心,这样也许就能制造出,能实现投入到使用的核聚变装置,而不再是实验装置。”

“可能吗?”陈泽书愣了一下问道。

“我相信能做到。”

赵奕很确定的说完,随后说道,“我倒是对另一个问题很感兴趣,陈院士,你觉得核聚变的原料能压缩呢?使用压缩后的原料,也许就能大大提升核聚变装置的功率。”

“来,我们一起论证一下。”

“我对于核聚变的内部反应,以及中子发散效应,还存在一起不清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