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装置确实可以用在航空领域。”高层领导说道,“我找过专家咨询过,可以大大提升火箭推进器的性能,但具体怎么设计、应用,还需要更多的论证和实验。”
“另外,也可以用在军事上,两米的直径,甚至可以用在导弹技术上。”
这方面高层领导真是随口说了一句,赵奕则是思考着说道,“用在导弹技术,效果肯定非常高,能开启空间罩,就不能被锁定。”
“但如果是导弹,只要速度足够快,就不会被锁定,并不需要开启空间罩,还是要用在发射的推进上,能让导弹设计的更庞大,升的更高,但是在下落过程中,反重力反倒会成为阻碍。”
“有上升就够了!”
高层领导笑道,“导弹技术,尤其是远程洲际导弹,最重要的就是推进上升过程。”
“如果能载重更大,上升的更高,下落就不存在技术难关了。”
导弹,最主要就是上升,导弹到达最高点以后,依靠燃料推进和重力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快能达到十几马赫甚至几十马赫。
如果速度已经达到二十马赫,任何的防空系统都会形同虚设。
所以导弹上升高度、载重,以及保证上升过程不被锁定等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下落突袭过程的难度,相对就要小太多了。
赵奕和高层领导聊了一阵子,又和董利华说起了新的成果。
董利华听得非常激动,“赵院士,你的意思是,反重力装置能设计的更小,而且效率更高。”
“对!”
“那真是太好了!”董利华道,“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效率,耗能啊!”
这是反重力团队最大的技术缺失。
空中堡垒的设计缺少核心动力技术,也就根本无法完成设计,总不可能把好几台大型重油发电机,当做是空中堡垒的动力,超时代技术的空中堡垒,上面是几台重油发电机支持运作,想想都有些搞笑了。
空中堡垒的设计是一方面,现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动力也是个大问题,重油发电机的效率不高,实验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如果能耗相对降低,实验也相对容易一些。
当几人还在说着新进展时,舆论发生了一件相关的大事件--
反重力装置被拍到,并且发布到了网络上,而且不止是一张照片,而是好几张各角度的照片,同时还有卫星拍摄的画面。
如果只是一、两张照片,还能说是造谣之类,好多张照片加卫星照片,就根本无法遮掩了。
各种被发布出来的照片中,反重力装置看起来是个巨大的圆盘,上面还能清晰的看到几台‘复杂机器’(重油发电机)。
舆论,沸腾了。
国际舆论都在各种惊呼,“大型UFO出现了!”
“不,不是UFO,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个圆盘状的飞行器并不完善,肯定不是外星人的产品。”
“那是中国正在进行新型秘密武器研究!”
“超大型圆盘状飞行器,是怎么漂浮到空中的?而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甚至还正常降落了。”
“这肯定是秘密武器!”
“中国正在建造空中航母,会成为未来的最高科技!”
“这台空中航母并没有大型的螺旋桨,是怎么飞到空中的?”
“难道是下面的推进器……”
“不可能!”
“如果想用推进器,推动如此大型的装置悬浮,耗费的燃料会是个天文数字,只是为了悬浮一小时,根本没有必要那么做。”
“究竟是什么?”
国际舆论充满了好奇和担忧,国内舆论则是各种激动。
“原来咱们国家还有这么厉害的东西,超大型飞行器,能悬浮啊!”
“这个吨位……还真是空中航母啊!”
“M国什么航母,弱爆了,能飞行的航母,才是真正的航空母舰!”
“厉害了!厉害了!这次真厉害了!”
“什么厉害的武器,也比不上空中航母啊!我看到时还以为是假的,然后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新闻!”
“肯定是真的,国外都发布了卫星照片!”
“这到底是什么?”
“难道真的是在研究UFO,但是UFO也要有技术支持吧?它究竟是怎么飞上去的?”
“难道是……反重力!”
很快。
有人想到了反重力。
如此大型的装置想要悬浮,常规的技术几乎不可能。
如果是采用推进器带动,装置下方肯定能看到大片喷射的火焰,但下方只有中心和两侧,能看到零星的火花,相对于装置本身,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的飞行器,比如战斗机、直升飞机,飞行都是靠螺旋桨、机翼,大型装置想要飞行,螺旋桨、机翼肯定会制造的非常庞大。
那么就只能是反重力了。
不止是国内有聪明人,国外也有,国际舆论的焦点,也变成了反重力相关的研究。
赵奕和李宁一起公开发表的超导反重力理论,很快就被找了出来,舆论也讨论起,以超导反重力制造大型飞行器的可能。
显然。
那是不可能的。
超导反重力的效果太差,理论上只能减少几个百分点的重力,相对于大型装置来说,几乎不会产生作用,因为超导装置本身也有重力。
但是舆论还是认为,两者肯定存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