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早就有了,好不好?新粒子就是他发现的!”
“……”
在赞叹、吹捧的舆论下,好多人也开始研究,赵奕的成果具体是什么东西。
很多物理学专业的人士,也站出来抱怨道,“看不懂啊!”
“完全不明白,尤其是里面的数学内容,我一个数学系的博士,竟然感觉像是在看天书。”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吗?现在赵奕研究的物理研究,光是数学计算的部分,已经不是我等凡人能整明白的了。”
好多人感慨‘赵奕似乎升级了’。
之前赵奕做出的很多研究,包括角谷猜想的证明,也包括筛选法的内容,甚至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都是用普通的知识,去做出很惊人的成果,撰写的论文内容也很‘亲民’,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就能看懂一部分内容。
现在的研究内容倒是不多,但想看明白实在太难了。
好在网络上永远不缺乏高人,很快就有人对赵奕的研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赵奕的研究是解释粒子边界能量分布。”
“是一项理论,不是真正的研究发现。”
“那些数学构架的内容都是对边界能量分布的描述。”
这样一解释就清晰多了。
当国内不断多讨论的过程中,国外也有很多专业的讨论。
物理学界反应是最大的。
最初站出来点评论文的物理学家,说的话可不怎么好听,几乎都是持有绝对的反对意见。
“那就是一篇外行人对粒子组成的臆想。”
“不可理喻的东西!”
“根本不能称之为研究,应该算作是数学堆砌的垃圾。”
“这项研究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永远也不可能被证明,因为它本身就是虚假的。”
国外的物理学家们发表的看法,也影响到了国内的舆论,好多媒体都干脆不做报道了。
万一……
就像是几个站出来的顶级物理学家所说的,研究内容就是虚假的、不能被证明、杜撰的,再去吹捧做宣传报道,就实在有些尴尬了。
两天后。
国外的舆论出现了反转。
首先站出来的就是,新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他公开接受采访表示,“粒子的边界理论,是一项非常值得挖掘、非常有潜力的新理论!”
“我相信他就像是弦理论一样,有很多可研究的方向,未来会成为理论物理的分支学科。”
这个说法得到了几个顶级物理学家的支持。
和赵奕有研究合作的爱德华-威腾也站了出来,“我正在和赵奕共同研究弦理论多维空间的边界问题,但我的研究没有任何成果,没有想到他竟然先一步有成果了。”
“我都怀疑究竟我是物理学家,还是他是物理学家。对了,他本来负责的是数学内容。”
“现在我跟肯定他的数学内容能完成的很好。”
“粒子的边界理论和弦理论是不冲突的,可以说是两个齐头并进,还可能互补的理论。”
“它帮助完善了弦理论的线性计算问题。”
“我和我的同事观点一样,粒子的边界理论,拥有成为理论物理学分支学科的潜力。”
“也许它会像是弦理论一样,未来的几年、几十年,会有更多的物理学家投入到这项研究的。”
爱德华-威腾的说法,可以联系到弦理论的发展,一切物理理论的最初,都是源于数学计算。
弦理论的雏形是在1968年由威尼采亚诺发现。
他原本是要找能描述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的数学公式,然后在一本老旧的数学书里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欧拉公式,这个公式能够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强作用力。
然而进一步将这公式理解为一小段类似橡皮筋那样可扭曲抖动的有弹性的“线段”,却是在不久后由李奥纳特-苏士侃所发现,日后则发展出“弦理论”。
现在的《粒子的边界理论》也类似,数学构架、公式,才是支持理论的基础,其上阐明的粒子边界能量,以及对于各种粒子边界的分析,反倒是其次的内容了。
以数学构架为基础做研究,类似的拓展能做出很多。
所以乔治-斯穆特、爱德华-威腾才都认为,《粒子的边界理论》拥有发展成为理论物理分支学科的潜力,以后甚至可能会和弦理论并驾齐驱,大量的物理学家都会投入研究中。
两个诺贝尔奖得主站出来对粒子的边界理论表示支持,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国内学术圈的反应剧烈,好多学术媒体都站出来,对粒子边界理论进行分析、科普。
国内舆论的反应,并不是因为理论本身,而是理论存在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物理学界的各种理论,都是由国外的科学家提出的,国内也有很多的物理学家,追寻国外的理论做研究。
现在终于有一项物理学的理论,是由国内的学者提出,还得到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支持和认可,意义自然就大不一样了。
学术问题,一下子就上升到了荣誉、政-治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