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P>
“三五,咱们要那么多人干嘛。”</P>
拓跋有些不想,好不容易现在后勤理顺了,要是再来人,虽说自己现在只管淮军的后勤,可是那些养殖的,还有商队。</P>
“现在大周这么乱,咱们就得兵多,人多,才有安全感。”</P>
张涛糊弄着说了一个理由,真实的是,自己可不做元帅那样的人,引颈就戮。</P>
做握刀的人,这个想法可没有变过。</P>
听着张涛这个借口,拓跋他们接受了。</P>
不过在场的也就郭守仁觉得张涛没有说出具体原因,太牵强,不过他也不会说出来。</P>
……</P>
从张涛暂时安排,给了一个小目标之后,拓跋他们的动力足了。</P>
张涛就去看了讲武堂,今年还没开始呢。</P>
就去年办了三期。</P>
现在又有了一大批读书人,还得办起来。</P>
章子反应的那些人在军队表现都不错。</P>
既然不错就得继续。</P>
正好现在也不用打仗什么的。</P>
把那些绿点名单给了大彪后,就又不管了。</P>
这也是没办法,主要是张涛第一期上去讲了,第二期也去了,第三期又去了,自己都烦。</P>
就把课件,就是讲课记录交给了亲兵中的一个千将。</P>
这次四期是扩招,直接就是800文人,800军中人。</P>
算是把自己不在的时候补上。</P>
有机会把蓟门和幽南的人也叫过来。</P>
怎么也算淮军内部军官培养。</P>
……</P>
张涛把事情安排完一遍后,发现自己又没事干了。</P>
看来还是得给自己找个兴趣爱好什么的。</P>
春秋基本上是隔几天就看会,等到看完一遍后,就从头再开始。</P>
东周列国志的话目前也就看了几遍,就又看起了春秋。</P>
春秋最知人。</P>
……</P>
征东大军。</P>
“侯爷,咱们还是就这么和叛军对峙吗?”</P>
文人幕僚还在想自己侯爷到底要干嘛,这可不像自己侯爷的风格啊。</P>
“嗯,继续。”</P>
武信侯成熟了。</P>
看着自己的兵力和对面扬州的兵力。</P>
还有沙盘上的地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