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话说唐皇封正事(2 / 2)

开局山寨小喽啰 讫于终 1887 字 10个月前

“这世间,人死之后真有厉鬼吗?”少年又问。</P>

说书先生摇了摇头,叹道:“世间事情,谁说的准呢,或许那赤蛟有些法力,真能化为厉鬼也说不定。”</P>

“只说那唐皇闻言,也是害怕,急道:且缓一时,明日我汇集群臣问策,张榜朝野寻法,定然给你一个说辞。赤蛟乃去。”</P>

“还真有办法?”少年再问。</P>

“你先莫急,听我道来。”说书先生摆手按下他的疑问,接着道:</P>

“且说那天五更已过,群臣候在殿外迟迟不见传唤,心中惊疑不定,三宰商议,遣黄门问询,方知陛下病重难起。”</P>

“唬得众卿惊惧不已,三省首脑六部重臣,皆入宫拜见。皇帝强打精神,言明事情缘由。群臣思量无措,只好张榜天下,求贤问策。”</P>

“可是有高人出现?”</P>

“这是自然,唐皇乃圣明之主,自有上天庇佑,气运加身。”说书先生点了点头,接着道:“只说皇帝身体日虚,几欲不测。好在不日便有一游方道士,揭榜入宫。”</P>

言道:“赤蛟因私愤而坏公务,至万顷良田颗粒无收,其罪固当死,然悔心甚坚,当有自新余地。陛下亦有海量胸襟,赦其过错,宥其罪责。故山人有一妙计,可全陛下恩德信义。”</P>

说书先生一捋胡须,摇头摆脑,又换了询问的语调,“唐皇急问,仙家有何妙计,还请速速道来。”</P>

道人笑曰:“陛下可开坛设法,建庙立祠,着礼部册封他为水伯正神,依照赤蛟模样,打泥胎以塑金身,聚香火以固神魂。往后只要他诚心为民,百姓祭拜不绝,自然神魂不散,金身永固。”</P>

“哎呀!这倒是和县里的城隍一样。”清秀少年一拍双掌,恍然大悟。</P>

说书先生抚须大笑,“哈哈,徒儿机智,不过大江之主的水伯正神,那是能够比肩五岳山神的存在,又是皇帝朱笔礼部册封,自然不是寻常城隍能比。”</P>

清秀少年问道:“师傅,那泾河蛟龙此后可兑现了承诺?”</P>

说书先生点头,又叹道:“徒儿,有赤子之心,着实难得可贵,那赤蛟也算信义,陇右之地,终唐一朝,皆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只是对百姓而言,却也不见得就是好事。”</P>

言罢,颇为感慨。</P>

少年最后问道:“这是为何?”</P>

说书先生再次呷了一口茶,道了一首打油诗。</P>

诗曰:</P>

文皇贤明亦有寿,盛唐辉煌终有数,唱不完歌舞升平,道不尽铁马金戈,王侯公卿贪如狼,黎民百姓卑如狗,风调雨顺强争地,断子绝孙边庭骨。</P>

悠悠声音唱完,说书人站起身,向周围一拱手,隔壁夹着醒木,两手抓起茶壶藤椅,走了下去。</P>

人群中,稀稀落落也有叫好声,只是比之前的《韩将军临水破阵曲》,相去甚远。</P>

李大狗倒是从中听出来一点熟悉感,心下很是好奇,有心想和对方谈一谈。</P>

遂拿出三两银子,喊来伙计,问明那位说书先生去处,打算当面打赏银钱,顺便请他师徒二人,吃顿好饭。</P>

伙计却道;“那两人已然出门吃饭去了,不过打赏银钱可寄放在酒店,反正那对师徒还欠店里不少食宿钱。”</P>

“欠多少?”李大狗询问。</P>

伙计对他情况倒是熟悉,“十七两五钱,今晚若在这里吃饭,就十八两了。”</P>

“十八两?怎么欠这么多?”李大狗大惊,他还以为三五两就顶天了。</P>

这金风楼他是打听过的,酒菜饭食味道虽美,价格可一点也不美,就他今天这一桌,还没点酒水呢,三两银子都打不住。</P>

要说味道固然满意,可其中溢价少说也有四五成。</P>

一个说书先生,居然能在这里住宿吃饭,还能欠这么多钱,着实稀奇。</P>

伙计赞同道:“那可不,客官也知道我们店的饭菜好吃,可也不便宜,那老吴还爱喝酒,欠的自然就多。”</P>

李大狗摆手,“不是这个,我是说,你们的掌柜,怎么允许他欠这么多?不怕他还不起吗?”</P>

“之前倒是不怕,现在却有些担心了,所以掌柜的说了,欠到二十两,就不给他赊账了。”</P>

“这话怎么讲?”李大狗好奇。</P>

伙计顿时来了精神,道:“要说老吴刚来的时候,可不像今天这么冷落,连打赏的人都没两个,那时候他故事讲得新颖有趣,神鬼精魅,王侯将相都能讲,大家也喜欢听。”</P>

一场说书下来,多则七八两,少的也有三四两。老吴那叫一个吃得好,喝得好,还能去西边勾栏里找女人。”</P>

“所以有时候钱花没了,挂账赊欠些,掌柜也愿意,反正他第二天就能还清。只不过时间久了,故事都讲完了,大家也就没了新鲜感。他收益自然就少了。赚钱虽然少了,老吴的花销却没减多少,欠店里的钱,渐渐也就还不上了。”</P>

李大狗连连点头,道一句“原来如此。”</P>

这伙计话匣子打开了,就有些收不住,接着道:“今天倒是出了点新花样,把他徒弟也叫上场,不过虽然多了些新意,可故事总归是老的,自然也就没几个人打赏了。”</P>

“这不,他为了多挣些钱,下午和晚上都去城隍街那边,摆摊算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