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纠结(2 / 2)

重生贾环 v奔跑的蜗牛v 1556 字 7个月前

平治皇帝有点心烦意乱,自己不过是想多找个来钱的路子,贾环竟然给他出了那么多难题。

看来海禁也不是说开就开的,开海禁之前,起码要把台湾光复才行,但这,也要银子啊。眼下,就是个死循环,没银子,就开不了海;开不了海,那就更没银子了。

心烦意乱的平治皇帝自顾自地去了流心阁静心,留下一众臣工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张庭瞻咳嗽了一声,说道:“那诸位就先回房办公去吧,国事为大,切不可耽误了。”

贾环落后几个身位,跟着众位阁臣出来。

吴善中故意落后几步,等了贾环一下。

“你今天过于胆大了。”吴善中叹道。

贾环回道:“这些事情早晚要解决。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学生虽然心急,但皇上定会理解学生的。”

吴善中笑了一下,踱步走开,贾环不解其意,也跟着离开了。

回到家中之后,贾政就把贾环叫过去问了状况,但听到最后,也有些傻眼,皇帝到最后,竟然是这个样子。

但御书房的问话内容,却流传了出来。

拿祖制来参劾贾环的御史言官,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几乎全体失声。

唐朝二十一帝的画像,还供在宗庙里。理论上一庙七帝,但新唐除了给本朝预留了七个位置之外,为了显示自己的祖宗显赫,特意供奉了唐朝的二十一帝,共同享用香火。

这个既成事实是无法反驳的,而且唐朝确实没有禁海,找贾环的理论,那本朝确实也不该禁海。

至于贾环的其他话语,并未流出;关于海禁一事,也被平治皇帝搁置。

王子腾也在细细思考这一事件,竟然在贾环被满朝参劾的情况下搁置,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经过这件事,王子腾觉得,贾环是个可以培养接班的对象了。别的不说,能在这漫天弹劾之下,全身而退,就是几个阁臣,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御书房的问话,他虽然很好奇,但决定不去打听。既然皇上没有让大家知道,那自有皇上的道理,现在知道了,不一定就是好事。

但皇后却知道,在流心阁里面,平治皇帝打碎了一个青花盖碗,碎瓷片溅得到处都是。很快,就有旨意传出,以后对凤藻宫要恭敬,不得省略称呼,要呼为“贤德妃”,不得再称呼“元妃”。

旨意也传到了贾府,贾母听到之后,非常开心,赶忙摆香案,带着儿孙叩谢天恩。贾环却心里隐约感到有些不妙,“元”这一字,最是奇妙,表面上看来,是为了避元春的讳,但贾环更担心的是,是为了避皇后的讳——自古只有元配的皇后才能享受这个“元”字。

凤藻宫里面,抱琴正喜滋滋地替元春赏银子,自打旨意出来,凤藻宫的人都感到与有荣焉,而且皇上连续三天歇在了凤藻宫呢。

元春也是荣光换发,皇帝如此恩宠,表明自家弟弟在御书房的问话肯定是成了。

但几天之后,也没听说皇上要开海禁,而是搁置了。

“怎么会搁置呢?”元春百思不得其解。

抱琴犹豫着说道:“不会是三爷说错话了吧。”看到元春瞪了她一眼,她就吓得一缩脖子,但除此之外,她实在想不到其他。

“祖宗规矩,哪有那么容易改的。”元春叹了口气,她近来读《春秋》,颇有所得,贾环的建议再好,也要缓缓施行,毕竟一下子就想开海禁,想来也没那么容易。

听到“祖宗规矩”,抱琴也不敢说话了,这可是皇宫,说错话的代价极大。

平治皇帝借着元春的东风,收了后宫近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都被赶快送到河南去了。

想到银子,他就头疼,现在河南水灾,银钱缺口极大,一时想不到好的办法来满足。贾环说的开海禁,在他脑子里一直萦绕,而且次辅吴善中说的明朝中后期开海禁的事情,他也知道——难道真的是太祖错了?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他就赶紧摇头,太祖如此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沧海桑田,谁的决定又能说是对的呢,大明朝不都改了么?难道自己要把这个难题留给子孙后代不成?

“科元,去凤藻宫,和元妃说一声,就说让她准备准备,朕后日要带贾环和她一同用晚膳。”

程科元心里一惊,明明皇上已经不许用“元”字了,但随即又醒悟——这是皇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自己还是要称呼“贤德妃”的。

正在凤藻宫插花的元春,听到程科元带来的旨意,欢喜地差点打翻了铜瓶,然后就赶紧开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