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菜,三杯酒。</P>
弄了一个简易的灵台。</P>
三名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建奴鞑子,被泼三桶翠屏湖的冰冷湖水,又神清气爽活了过来。</P>
三人,被押跪在李宝嘉总兵的灵台前,忏悔请罪。</P>
崇祯带一众将士,身着麻衣。</P>
蓟州将士,四分之一守城。剩下的四分之三,全部集合到灵前,一同祭拜。</P>
将士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百姓,扶老携幼,随同祭拜。</P>
庄严肃穆声中,崇祯走上灵台。</P>
崇祯凝视李宝嘉头颅和木雕,眼中闪过一丝泪光。</P>
随即,开口道:“李宝嘉总兵,十八岁从军,至今已四十有三。”</P>
“其从军,常身先士卒,不扰百姓,不扣军饷,是为大明将军之楷模。”</P>
“其身赴遵化,领朕所命,为了遵化的百姓,为了大明的安全,誓死守城,壮烈殉国。”</P>
“呜呼哀哉,壮哉李宝嘉!”</P>
“李总兵虽已逝,但其英名,将永载史册,为世人敬仰。”</P>
“朕的将士们,你们浴血杀敌、为国守城、为民保命,朕永远不会忘记,大明永远不会忘记,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史书永远不会忘记。”</P>
“朕要你们沿着李宝嘉总兵的步伐,用你们的刀,砍向建奴的头颅。”</P>
“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夺走你们的生命,但永远夺不走,你们的勇气。”</P>
......</P>
“万岁...万岁...万万岁......”</P>
崇祯说完,台下立马响起了山呼万岁声。</P>
“斩......”</P>
三个奄奄一息的建奴,大吃一惊!</P>
他们原以为,卑微求饶,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也愿意投降了,那么,礼仪之邦的大明皇帝,定会饶恕他们。</P>
谁知道,还是逃不掉一死。</P>
看来,大明皇帝和所有皇帝一样,对于软骨头的人,都不会有丝毫怜惜。</P>
崇祯大手一挥,三名刀斧手立马上前,举起寒光闪闪的大刀。</P>
咔嚓......三声。</P>
三颗建奴的人头,滚滚落地。</P>
随后,又捡起来,摆在灵台面前,祭奠李宝嘉总兵的在天之灵。</P>
“拜......”</P>
崇祯在前引领,率众将士鞠躬敬拜。</P>
后面的百姓,被崇祯皇帝的祭文、以及斩杀建奴鞑子为他们报仇的壮举,给感动了。</P>
齐齐跪下,拜祭李宝嘉。</P>
“叮铃铃......”</P>
“叮铃铃......”</P>
“当当当......”</P>
“当当当......”</P>
刚拜祭完,突然,威远门城头,警铃大响。城内的钟楼,也钟声大作。</P>
城头将士、城内百姓顿时大惊。</P>
他们害怕的、等待的建奴大军,终于来了。</P>
崇祯急忙提起天子剑,率众将登上威远门。</P>
所有将士,又都大吃一惊。</P>
护城河对面,黄昏夕阳之下,密密麻麻站满了黄衣黄甲的建奴大军。</P>
远远的,一眼望不到边,竟然与天边的黄昏落日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