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相当于,大明十年的现银税收啊。</P>
贺珍继续兴奋道:“陛下,这还只是查清楚的,还有一些没查到的。”</P>
“末将认为,3000万两,只会多,不会少。”</P>
崇祯拿着贺珍递过来的清单,激动得双手颤抖:“好……好……”一个劲地说好。</P>
崇祯早就知道口市晋商八家是大肥猪,没想到,居然这么肥。</P>
如此看来,多尔衮抢的大明百姓的银子,差不多全到了晋商八家的口袋里,这回,又全到了崇祯皇帝的口袋里。</P>
从关内到关外,又回关内,转了好大一圈呐!</P>
呵呵……有了这些银子,崇祯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实施他的改革大计、教育大计、工业大计,再创一个大明巅峰。</P>
“贺珍。”</P>
“末将在。”</P>
“立刻派人,将这些银子,全部押送回京,交户部方尚书,全部铸造成金币、银元。”</P>
“末将遵旨。”</P>
“另外,晋商八家的黄铜,也一并查抄。押送户部,铸造铜钱。”</P>
“末将遵旨。”</P>
“另外,再查一查晋商八家放出去的高利贷。那些都是赃银,也要一并追回。”</P>
“末将遵旨。”</P>
贺珍佩服不已,又有些自惭形秽。</P>
他只报告了一个收缴银子的事情,崇祯皇帝居然连下三道谕旨,想的又详细、又全面、又周全。</P>
黄铜、借款,这两项大头,他怎么就没想到呢?</P>
不过是,没见过大世面,被如山的金、银,闪瞎了眼睛、闪晕了脑袋罢了。</P>
“粮食查到多少?可清点完毕?”崇祯紧跟着问。</P>
贺珍继续禀报:“陛下,八商家的粮库,共有十八处,通过账本测算,大概有粮食180万石。”</P>
崇祯大喜:“好......180万石,果然不出朕所料。”</P>
“哈哈......天下存粮,大半,都聚集蝗商八家啊。”</P>
贺珍、李明睿、李若琏、方正化、吴甘来、陈双校尉也都点头称是,异常兴奋。</P>
“陛下,有这180万石,足够京畿重地20万明军一年军需啊!”李明睿兴奋道。</P>
“陛下,咱们回军对付多尔衮,粮草无忧啦!”吴甘来也激动不已。</P>
崇祯一怔,嘿嘿一笑。</P>
你想回军,朕可不想带你走。</P>
“吴甘来。”</P>
“臣在。”</P>
“这段时间,朕观你,办事沉稳、用心、牢靠、正直,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才。”</P>
“谢陛下褒奖,臣为陛下办事,当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吴甘来受宠若惊。</P>
“好......朕听说,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P>
“吴甘来,大明首辅之位,你到底想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