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杜勋和宋企郊就恢复了自由。</P>
“杜勋,你说,平白无故,李自成为何要请降?”</P>
“陛下,可能,北京城久攻不下,让他觉得,陛下才是真龙。”</P>
“所以幡然醒悟,认清了形势,不敢再和陛下对抗,想当陛下的臣子。”</P>
崇祯呵呵一笑,继续道:“杜勋,李自成请降,还要帮朕打建奴。”</P>
“他如此忠心耿耿,想要点什么赏赐?不会是发扬什么光荣传统吧?”</P>
杜勋咂吧着嘴,回道:“陛下,闯王只要10万石军粮,100万两饷银,即可撤兵,出关杀建奴。”</P>
“啊......”</P>
五大阁臣,几大重臣,都怒不可遏,怒目圆睁。</P>
京师本就缺少粮饷,莫说没有这么多。就是有,也不能给啊。</P>
谁知道李自成是真是假,十有八九,是假的。</P>
一直沉默不语,冷眼旁观的大顺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突然开口。</P>
“刚才,杜太监还没有说全。”</P>
“闯王,还要请封关中之地和山西之地,世袭罔替,不跪拜、不入朝。”</P>
“放肆......”</P>
李邦华突然怒道:“寸功未立,我大明粮饷、土地,岂是那么容易给的?”</P>
“陛下,大明不割地,不议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关中之地、山西之地,千万不能给啊!”</P>
首辅范景文接过李邦华的话,声如洪钟:“陛下,臣以为,闯贼是异想天开,狮子大开口。”</P>
“这十万石粮食、百万两军饷,不如给大明将士,一样可以出关杀敌。”</P>
“陛下,臣附议,不能给。”次辅邱瑜,也极力反对。</P>
“陛下,咱大军连战连捷,将士归心。不给闯贼,照样可保京师无忧。”李遇知奏焦急道。</P>
“陛下,若是给流贼一百万两,臣坚决不从。就是不干这个户部尚书,臣也不敢答应。”方岳贡直接拿乌纱帽威胁崇祯。</P>
……</P>
崇祯轻轻一笑:“呵呵......众爱卿所言极是。”</P>
扭头,看着杜勋身边的宋企郊,竟岔开话题。</P>
微笑道:“呵呵......宋企郊,宋尚书,朕记得,朕刚登基,你就高中进士,你可是朕的第一届天子门生。”</P>
“如此说来,咱俩也算有缘,17年的缘分呐。”</P>
“啊......”宋企郊有点懵!</P>
有缘?</P>
十七年?</P>
谈恋爱吗?”</P>
......</P>
崇祯不顾宋企郊懵逼,继续微笑道:“宋企郊,朕听说,当年闯贼兵围乾州,扬言:但得一人,免屠城。”</P>
“朕没猜错的话,这个人,就是你吧。”</P>
宋企郊更懵了,他没想到,他一个丁忧在家的扬州府小小推官,崇祯居然记得这些。</P>
他正代表李自成来谈判呢,说这些,意欲何为?</P>
“陛下,臣襁褓丧父,由娘亲抚育成人。”</P>
“当年闯王围城,企郊在家丁忧,已了无牵挂,本欲一死以谢圣恩,追随母亲大人而去。”</P>
“奈何乾州老幼齐跪宋氏府门,填街塞巷。这些父老,在臣孤苦幼年,曾善待企郊。企郊在外为官,又多扶助母亲大人。”</P>
“企郊惶恐不安,半夜难眠。只得不计名声,投降闯王。”</P>
......</P>
宋企郊一番话,众臣都沉默了。</P>
崇祯,居然泪目。</P>
深情道:“孤儿寡母,受乡邻之恩深大,岂可亲弃?”</P>
“宋尚书,你投闯王之事,朕不怪你。”</P>
宋企郊有些感动,也泪目了,也更懵了。</P>
眼前的崇祯,是他为官大明朝的时候,那个刻薄寡恩的崇祯吗?</P>
崇祯继续道:“杜勋,宋企郊,你们也知道,大明连遭天灾人祸。”</P>
“天灾,不可抗力。可人祸呢,朕常自省。朕觉得,有一些人祸,始于朕。”</P>
“朕要下一道罪己诏,警醒世人、百官,以儆效尤。”</P>
罪己诏?</P>
众臣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