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围三阙一,遵化城摇摇欲坠!(1 / 2)

“日他娘的......狼养的,鼻子灵光咧......”李友大骂一声。</P>

“关城门......”</P>

“上城头......”</P>

李友一声令下,很快,遵化城东南西北四城门,全部关闭。</P>

(遵化城四门,南门为时薰门,北门为拱极门、东门为镇海门,西门为戴京门)</P>

李友、白鸠鹤带着一众都尉、掌旅、部总、哨总......急忙登上戴京门,看着吴三桂大军,蜂拥而来。</P>

李友对守住遵化城,非常有信心。</P>

因为,遵化城北倚长城,东通辽沈,西望京畿,南邻津唐,是为“畿东第一城”。城防,甚至比天津城、蓟州城还要坚固。</P>

皇太极、多尔衮先前翻越喜峰口、大安口古长城南下,最先抵达的,就是遵化城。</P>

所以,几任守城大将大臣,都热衷修遵化城。</P>

洪武十一年,周宝把城西、城北两面向外拓展一倍,城墙外砌大砖,特别坚固。</P>

嘉靖元年,巡抚孟春重修遵化城,在东北、西北、西南各城角上增建角楼,东南角上建双层魁星楼,楼上设强弓硬弩、火器火炮,居高临下,指哪射哪。</P>

万历1581年,戍边长城的戚继光,又重建遵化城,四个城门均筑有瓮城。</P>

所以,李友相信,坚固无比的遵化城,一定能抵挡住吴三桂的夷丁突骑和关宁铁骑。</P>

吴三桂勒紧缰绳,停在护城河边,望向城头,与李友、白鸠鹤遥遥相望。</P>

随即,大手一挥,关宁军中,推出两名在蓟州城被活捉的都尉:宋都尉和冯都尉。</P>

吴三桂冷冷道:“都知道怎么说了吧?”</P>

“王爷,小的们都清楚了。”宋都尉和冯都尉急忙回话。</P>

“好......上去告诉李友和白鸠鹤,只要投降,本王一个不杀。”</P>

“投降后,他们依旧可统领本部兵马,为大明朝廷效力。”</P>

“此事,办成了,每人赏银100两。”</P>

“谢王爷,小的知道了。”</P>

听到有1000两赏银,还有那么好的条件,宋都尉和冯都尉都信心十足。</P>

很快,宋都尉和冯都尉,双双下马,游过护城河。</P>

大声喊着:“别开枪......别放箭......平西王有话......”</P>

很快,戴京门城头,扔下来两根绳子,把宋都尉和冯都尉缒了上去。</P>

看见李友,宋都尉和冯都尉立马下跪:“李将军,小的们,是来给将军带话的。”</P>

“平西王说了,将军只要投降,依旧可以统领本部兵马,加入明军,为大明效力。”</P>

“等平西王禀明崇祯,将军依旧可以带兵驻守蓟州。”</P>

“放肆......”李友大喝一声。</P>

“本将军,妻儿兄弟,都死于大明官军之手咧。”</P>

“本将军,与大明誓不两立。”</P>

“瓜皮......你们这两个孬种,居然学会当说客咧。”</P>

“啊......”宋都尉和冯都尉心下大急,深感不妙。</P>

李友的这个情况,他们真不掌握啊!</P>

“来人呐,把这两个叛徒,给额拖过去,斩首示众,让吴三桂断了这个念想咧。”</P>

“末将遵令。”</P>

白鸠鹤冷笑一声,急忙带人,把宋都尉和冯都尉押到城墙垛口。</P>

“冤枉呐......将军......”</P>

“将军......两军交战,不杀来使.......”</P>

“来使个屁,你们,就是两个叛徒,死不足惜......”</P>

只听“咔嚓......”一声,宋都尉和冯都尉便人头落地,滚落城下,滚到护城河边。</P>

他们临死才后悔,这劝降的工作,也太他妈坑人了!</P>

吴三桂大怒:“奶奶的,李友,一点不讲礼貌!”</P>

“妈蛋,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了!”</P>

“胡心水。”</P>

“末将在。”</P>

“带一万关宁军,攻南门时薰门。”</P>

“末将遵令。”</P>

“李性忠。”</P>

“末将在。”</P>

“率3000所部兵马、5000关宁军,攻东门镇海门。”</P>

“末将遵令。”</P>

李性忠算了算,心有隐忧。</P>

如此安排,兵都调完了,可还有北门拱极门,并无一兵一卒。</P>

“平西王,拱极门怎么办?”</P>

“呵呵......让他们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