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崇祯坐镇,血染京师,吴三桂兵出蓟州!(2 / 2)

炮火,又开始往远处延伸……</P>

突然,一个东厂百户,从西直门冲过来。</P>

“李将军,小的东厂理刑百户席高伟,陛下有军令。”</P>

“说……”</P>

“陛下说了,开花弹,直接往城下流贼多的地方扔就行,就当震天雷用了。”</P>

“啊......”李忠大惊。</P>

这个办法,他怎么没想到呢?</P>

开花弹和震天雷,本质上都是炸弹。</P>

只是,震天雷砸下去就行,开花弹要射出去,开花弹弹壳要更厚。无论是制造工艺、亦或价格,开花弹比震天雷都要高很多。</P>

如此用法,暴殄天物啊!</P>

不过,流贼攻城,都密集在城下,与其将开花弹射向远处,精度更低。还不如直接丢在流贼头上,精度更高,杀伤力更大。</P>

“请席百户回禀陛下,末将谢陛下提点。”</P>

很快,李忠指挥炮兵,把开花弹当做震天雷用。</P>

测算好时间和火绳长度,点燃了,就往攻城的流贼头上扔。</P>

一炸一个准!</P>

威力,比震天雷更猛!</P>

这一日,崇祯依托工部这个全天下最大的兵工厂、逃难进来的十余万百姓、以及李自成驱赶进来的十余万百姓,合计十万民工,与李自成数十万围城大军,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P>

两边,都消耗着宝贵的有生力量。</P>

只不过,攻城的流贼更甚。</P>

北边,天津城。</P>

随堂太监田文华,在十余名东厂番子的护卫下,冲进了天津城。</P>

听圣旨到,吴三桂急忙放开床上的陈圆圆,从内寝冲出来。</P>

平西王吴三桂、蓟辽督师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一起跪接崇祯的圣旨。</P>

随堂太监田文华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令平西王吴三桂,趁闯贼攻城,无暇他顾,立即甩本部兵马,攻取蓟州,钦此!”</P>

“田太监,流贼攻击京师了?”吴三桂接完旨,慌忙起身询问。</P>

“平西王,小的来的时候,陛下已经完成一切部署。”</P>

“阜成门已打开,流贼大军,都在北京城下集结。现在的蓟州,完全是一座孤城。”</P>

“陛下用北京钓李自成,就是为平西王创造攻取蓟州的机会。”</P>

吴三桂、王永吉、黎玉田很兴奋,却又有些担忧。</P>

崇祯这么冒险,真的不怕玩鹰,被鹰啄吓眼睛吗?</P>

万一流贼攻破阜成门瓮城,攻进北京城。他们拿下蓟州,又有何用?</P>

“报......”</P>

一名哨骑,突然飞马驰报。</P>

“禀报平西王,流贼大军,开始猛攻京师,德胜门、齐化门、永定门、彰义门、阜成门同时遭遇猛烈攻击。”</P>

“流贼,还出动了红衣大炮。”</P>

大炮怎么来的?</P>

吴三桂、王永吉、黎玉田一惊!</P>

“报......”</P>

又一名哨骑,突然飞马驰报。</P>

“禀报平西王,通州流贼,将所有火炮、火器全部运往京师方向,意图不明。”</P>

“通州流贼,在北运河、通惠河上搭建浮桥,阻断河运,意图不明。”</P>

“有一支大军,打着李字旗,大约2万多人,意图不明。”</P>

“平西王,李自成果然是三手准备。”</P>

“筹集火器,攻大京师;搭建浮桥,阻挡天津通过运河运兵运粮;派兵入通州,加强城防,阻止咱们攻城。”</P>

王永吉急忙分析,体现了蓟辽督师的水平。</P>

吴三桂点点头,“督师大人,所言极是!”</P>

“报......”</P>

又一名哨骑,突然飞马驰报。</P>

“禀报平西王,蓟州唐通部,潜出蓟州,在天津至蓟州必经之路上埋伏,意图不明。”</P>

王永吉、黎玉田大吃一惊!</P>

这意图,很明显啊,就是防备天津明军突然攻打蓟州。</P>

“平西王,这……如何是好?”王永吉甚忧虑。</P>

“哈哈……”吴三桂突然一阵大笑:“小小伏兵,无妨……”</P>

“胡心水,夏龙山。”</P>

“末将在。”</P>

吴三桂突然眼神犀利:“给本王点齐兵马,兵出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