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虚幻的快乐(2 / 2)

大清国门被炮轰,他的陵墓也被炮轰。</P>

糊糊:“汉武帝之后,汉朝皇帝再没有大规模寻仙服药的记录。</P>

三国乱世,人心思变,没闲情求仙问道。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流行起一种名叫五石散的丹药,服石之风盛行数百年。</P>

五石散,其药方托始于汉朝,第一个服用的是魏人何晏,此人是曹操的养子和女婿。</P>

关于五石散中的‘五石’,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第二种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P>

尽管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P>

传说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P>

服用后的效果,大概就是如嵇康所写,俯仰自得,游心太玄。</P>

何晏之后,嵇康、王羲之、谢道玄等后人,纷纷群起仿效之,堪称名士们的精神毒药。</P>

服用五石散需得发散药效,喝热酒,快走,皮肤敏感不经摩擦,只能穿宽大的旧衣,称为‘行散’。穿着旧衣,又不注意卫生,难免虱多上身,‘扪虱而谈’就是这样来的。</P>

同时,嗑药还会有副作用,脾气暴躁易怒,个性暴烈如火,神志时醒时痴。</P>

不着片缕的名士越来越多,洒脱随意、自在潇洒代替了原本正襟危坐的士大夫形象,喜卧就卧,爱躺就躺,越发没了正常模样。</P>

这样的生活转变也给他们日常行事的新标,自由,随性、放荡、超脱。</P>

魏晋南北朝,成了名士们彻底的解放和堕落的时代。</P>

所以不要再说房玄龄等人修的《晋书》是魔法目录,整个晋朝都是神神叨叨的。”</P>

迷雾麋鹿迷了路:怀疑史官在五石散状态下的编的。</P>

天涯赤子心:估计编写晋书的史官实在无奈,只好把鬼神之说填进去。</P>

仰望星空:晋书主编可是房谋杜断的房玄龄。</P>

天涯赤子心:你觉得是鬼神之说快乐,还是把两晋如实记录更快乐?</P>

孟婆来碗豆浆:很正常,两晋王气不足,不能盖九州,不能震慑鬼魅,导致妖魔横行,多诡异之事。</P>

我爱花花:东汉流行谶讳之学,晋朝又流行玄学,二者结合就变成魔幻史诗。</P>

两晋之前的人,实在想不出那种那种状态。</P>

刘彻一言以蔽之,“疯了!”</P>

何晏是曹操某种特殊爱好,带来的附属品。</P>

曹操面色不善,“诏何晏来!”让你吃药!</P>

文人若能主持编纂史书,是莫大的荣耀。</P>

房玄龄虽然还没有接到编修《晋书》的任务,但此时格外高风亮节地请辞。</P>

这活谁爱接谁接,他一世英名不能栽在这里。</P>

糊糊:“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P>

学者皇甫谧则因服散而成残疾。其风自魏晋至唐,历五六百年而未中断。韩愈、杜牧、崔颢等诗人都是由于服石而亡。”</P>

这分明是一份死亡目录,天幕底下各人对号入座。</P>

但两晋的“名士”大部分的都不会因此“戒药”,现实已经无望,虚幻的快乐也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