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来碗豆浆:鬼气森森。</P>
静夜思:读书时老师说“煎”字用的妙,当时不以为然。</P>
社畜当了几年,才明白这个“煎”字用的精妙。</P>
仰望星空:熬字太苦,烹字太烈,煮字太润。</P>
唯有煎,文火慢煎,一点点炸透骨髓,叫你亲眼见着却无可奈何。</P>
最后唯有认命,翻身?换一面继续煎罢了。</P>
嬴政:“梓棺费鲍鱼?”</P>
大秦的鲍鱼,不是两头鲍,三头鲍,是咸鱼。</P>
咸鱼和帝王棺椁能扯上关系?</P>
刘彻:“茂陵多滞骨?”</P>
杜甫公平地说:“煎字的确用的妙。”无与伦比。</P>
但李贺的诗,在大唐盛世中,不大可能受欢迎。</P>
因为盛世的大唐,更偏爱李白的浪漫。</P>
第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位远房表侄,命不好,身体也不好。</P>
糊糊:“李贺在唐诗中独辟一门——鬼诗。</P>
点漆如灯点松花、青狸哭血寒狐死、百年老鸮成木魅……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P>
最贴切的是‘诡异’两个字,他的风格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绝非凡笔。</P>
诗鬼非鬼,而是诗中鬼仙。</P>
李贺的‘鬼诗’在他现存诗文中只有十余首,不到作品的二十分之一,但架不住首首精品。</P>
其实李贺也写过不少阳光下的正能量作品。</P>
比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P>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P>
但为何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P>
这就不得不得再提起他父亲李晋肃。</P>
隋唐开科举,尤其李唐,并不限制宗室参考。</P>
二十一岁的李贺,有才有名声,意气风发的参加进士试。</P>
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同音,‘肃’与‘士’同音。</P>
因为这件事情,韩愈曾写过一篇文章《讳辩》,为李贺发声。但是依然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P>
最终,李贺只能够愤然离开试院。</P>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统称,李晋肃的名字一直与它有冲突,所以李贺一辈子都不能考取功名。”</P>
孟婆来碗豆浆:‘肃’与‘士’怎么会同音?</P>
十万伏特:唐朝时期,与现在的读音,多少有些出入。</P>
言不由衷:就像李隆基不避讳荔枝一样,</P>
荔枝在唐朝,和李治、李丽质读音不同。</P>
油菜花:但武则天失去李治,就真的失去理智了!</P>
李晋肃决定,现在立刻马上就去改名!</P>
李世民:“无稽之谈!”</P>
糊糊:“李贺二十七岁,英年早逝。</P>
他去世十五年后,杜牧受李贺好友沈子明的委托,为《李贺集》作序。</P>
另一位同样出自李唐宗室,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诗人李商隐,亲去李贺家乡,寻访他的亲人,写下《李贺小传》。</P>
写李贺锦囊记诗,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P>
人间太苦,或许天上才值得这一位‘鬼仙’。”</P>
天涯赤子心:王勃李贺霍去病,天妒英才的代表。</P>
孟婆来碗豆浆:可以看看诗豪刘禹锡文集和李贺文集的厚度对比。</P>
李贺享年二十七岁,刘禹锡遭贬谪,浪费政治生命二十三年。</P>
吃不饱的大可爱:当皇帝拼到最后是寿命,没想到连诗人也是。</P>
十万伏特:谁能和诗豪比刚毅,跟玄都观杠上了。</P>
第一次被贬回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