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宫妃殉葬(2 / 2)

但王府殉葬并未因此杜绝,明朝中后期,王府依然有殉葬,可见要根除朱元璋留下的这一祖制,仍是困难重重。”</P>

言不由衷:这件事不知该怎么评,英宗唯一拿得出手的政绩吧。</P>

十万伏特:前脚把弟弟景泰的宫妃殉了,后脚废除殉葬制度。</P>

痴人说梦:徽钦高一体的“猪骑朕”,累死几十万将士官吏,又迫害景泰朝的功臣忠良,就该一辈子钉在耻辱柱上。结果因为这一件事,成英宗了。</P>

景泰朝的君臣,原本只是默不作声看天幕。</P>

看到此处,难免诧异。</P>

陌生的天顺年号,英宗,但看到弟弟景泰和意有所指的“猪骑朕”,哪里还不明白,居于南宫的先帝复位了。</P>

景泰朝的功臣忠良该不会是指他们吧?</P>

朱祁钰的妃嫔看的牙痒痒,难怪天幕历数殉葬,只到景泰。</P>

原来朱祁镇废除了呀!为何废除之前偏偏要让她们殉葬!</P>

永乐朝的朱棣直视胖太子朱高炽,一字一顿,“朱祁zhen!”</P>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P>

你孙子!</P>

朱高炽无助得转头看向十余岁尚未娶亲的儿子朱瞻基,无声质问,你儿子!</P>

无辜受牵连的朱瞻基,连个质问的人都没有。</P>

徽钦高一体,可想而知,这个皇帝落水,绝对是大明之福。</P>

累死几十万将士官吏,迫害功臣忠良,这是一个合格皇帝该干的事?</P>

难怪天幕说,平生唯一干的好事是废除宫妃殉葬。</P>

而且天顺和景泰之间传承也有问题,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但他俩是弟终兄及,颠倒了个。</P>

再不济,也该是过继嗣子,轮不到长兄继位。</P>

朱棣发话,“宫妃殉葬,再议。”</P>

祖制有用的时候是祖制,没用的时候是废纸。</P>

天幕所有人都能看见,后世既然如此批评,可见流毒甚远。</P>

朱棣靖难起家,名声能好上一分是一分。</P>

李唐没有殉葬之俗,后宫无子妃嫔通常是出家为尼。</P>

李世民更关注的是,宋末到明初,体现出强烈的汉胡对立情绪。</P>

不同环境下滋养出的百姓性情并不相同,李世民试图像嬴政一般,代入场景……</P>

然后发现,突厥没有南下的可能,他会把他们打回去,狠狠的打回去。</P>

若把时间往前推,例如苻坚南下,江东百姓是否会有崖山百姓一般的选择。</P>

答案是没有!</P>

房玄龄一针见血,“或许与两宋的地缘和治国方针有关。”</P>

肉眼可见的,宋朝的风格与大唐截然不同,偏于内敛和保守,且周遭尽皆胡人。</P>

一个未完成一统的汉人王朝,为抵御外侮,不得不强调汉胡之别。</P>

民族意识,转变为气节,才有孤城坚守的钓鱼城和殉国的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