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淮南王术(1 / 2)

刘彻望着天幕,蜀汉不成王朝?</P>

我那么大一个大汉,没了?</P>

蜀汉、为大汉看守南大门、北伐……南中诸族分明在夜郎更西面的位置。</P>

难道大汉最后只能龟缩巴蜀一地,灭于公元二百六十三年,诸葛亮就是最后一任大汉丞相?</P>

三国时的人可不会有这么多顾忌。</P>

荀彧:“刘备称帝了!”</P>

郭嘉:“诸葛亮的名声好的不可思议。”超出一个普通丞相的范围。</P>

历史上不是没有贤相,但评价到诸葛亮这般高度的前无古人。</P>

君臣同祭,臣子却比君王民间地位更高。</P>

曹操品呷两个字,“昭烈。”当是刘备的谥号。</P>

乍一听以为是威武霸气。</P>

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明德有功曰昭;</P>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P>

简而言之,两个字——仁义。</P>

其德昭昭,其志烈烈。</P>

往后千秋功业评说,自己又会如何盖棺定论呢。</P>

蜀汉创业团队的气氛就没那么好了。</P>

刘备笑道:“昭烈。”求仁得仁。</P>

握着诸葛亮的手,深情道:“辛苦丞相了。”</P>

自己走后,他一定支撑得很辛苦,才会倒在北伐路上。</P>

关羽:“我们的仇敌到底南边的孙权,还是北边的曹操?”听起来关系都不好。</P>

一个闪击江东鼠辈,一个北伐。</P>

张飞一锤定音,“都是仇敌。”</P>

元末,罗贯中心灰意冷离开张士诚幕府,有志图王,却对张士诚失去信心,不得不返回家乡。</P>

见天幕之言,心有所感,不如便以三国为背景,写一出荡气回肠的话本。</P>

诸葛丞相的形象暂定为,羽扇纶巾,坐着四轮车,风度翩翩,儒雅得如神如仙。</P>

而江东真正羽扇纶巾的儒将周郎,仰头看天幕,“江东为何是鼠辈?”</P>

振聋发聩,换来的只有周围一阵沉默。</P>

吕蒙喉咙滑动,转移话题,“不如我们试试天上说的馒头。”</P>

“馒头既可以平息泸水河的波涛,对大江亦该有效果。”</P>

贞观群臣可没有心理压力,夸,使劲夸!</P>

李世民:“王佐之才。”</P>

岑文本:“诸葛亮不仅仅是个好丞相,且擅长兵事。”</P>

洪武初年,朱元璋询问巴蜀出身的官员,蓉城刘备和诸葛亮还是分开祭祀。</P>

看来君臣一体祭祀是往后的事情。</P>

大手一挥,君臣宜一体,把诸葛亮请进汉昭烈庙,在刘备的殿后,建造了诸葛亮专殿。以全这对千古君臣情谊。</P>

馒头不是金贵吃食,天幕提到的许多馒头种类在民间都有流传。</P>

唯有一物马皇后不解,“重八,玉米听说过没?”</P>

夫妻私下议论,朱元璋眉毛一挑,“我早改名了,叫朱元璋。”</P>

马皇后:“不管你叫什么名字,都是我的丈夫,孩子们的爹。”</P>

朱元璋心头暗喜,面上不动声色,“玉米玉米,该不会是玉做的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