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杨蔻蔻不是杨丽君(2 / 2)

潘家宁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字,这一段是这样记录的:

“昨日抵沪,伺机遁走,秋雨瑟瑟,举目无亲,幸得好心人相助,于陋室栖身一晚。今日与同学会合,万幸至极,乘车北上,投奔革命圣地去也……”

潘家宁将这段话咂摸了好几遍,在赵殿元的故事里,这一段是他们爱情的开始,但是在曾祖母的描述中,仅此一晚而已,次日就奔赴延安去了,哪有后面的故事,难不成有人冒名顶替?杨蔻蔻和杨丽君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人。

钱清源笑眯眯道:“家宁,喜欢历史的话,转行还不晚哦。”

潘家宁长吁一口气:“钱伯伯,您准备研究什么课题,需要用到我曾祖母的日记。”

钱清源道:“主要是上海地方史方向,更确切一些,是对上海弄堂的研究,这方面是缺乏专题研究的,使得上海弄堂史在人文世情,民生百态的描述研究水平与境界,相当于北京的四合院差了一些距离,我想到一个办法,以一条具体的弄堂为样本,从城市的建筑史、从历史学,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展开,聚焦于弄堂里的几代人,深入挖掘和搜集资料,你们家的祖宅虽然是花园洋房,但也是长乐里的一部分,所以也在研究范围之内。”

潘家宁激动起来:“那您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了。”

钱清源道:“我从很多途径收集了长乐里的资料,包括民间文献,户籍档案,口述材料,自传文字等,你曾祖母的日记也是其中之一,是宝贵的研究资料……”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在您的资料里,有没有一个叫赵殿元的人?”潘家宁兴奋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在发抖,有种打开四十大盗宝库的感觉,这一趟没白来,想要的全有了。

“赵殿元,赵殿元,这个名字很熟悉,你稍等一下。”钱教授拿出手机给自己的研究生发微信,潘家宁回望老爸,老潘沉着脸,不太高兴了。

很快钱教授收到回复,扶了扶眼镜说:“找到了,赵殿元是长乐里的住户,一桩凶案的嫌疑人,那是在日据时期,潘克复,就是你们潘家的一个亲戚,他是个汉奸,霸占了潘家花园,害死了潘克竞,这个叫赵殿元的身份存疑,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重庆特务,有人说他是钱如碧雇佣的杀手,先说明一下,钱如碧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一个钱,总之这个案子不了了之,后来有个写的,添油加醋演绎了一番,写了一本畅销书叫《喋血潘家花园》,在文学上没什么价值,但里面能找到不少有价值的细节,怎么,你对这段历史也有研究?”

潘家宁回望老爸,老潘已经在发飙的边缘徘徊,如果女儿提到什么穿越的话题,恐怕他就要拍案而起了。

“是这样的,我室友在孔夫子网上买了一本《喋血潘家花园》,我正巧看了,另外呢,我是学建筑的,对建筑史也挺喜欢的,我最崇拜的是邬达克,听说潘家花园的设计图就是出自邬达克洋行,所以嘛……要不我跟着您研究研究?您愿意收我这个学生么?”潘家宁随机应变,这番话任谁听了都不会反对。

果然,钱教授大喜:“我怎么忘了家宁是学建筑的呢,我正需要一个对建筑学了解的助手,来吧来吧,华师大欢迎你,老潘,你什么意见?”

老潘刚才还铁青的脸色现在安详多了,点头道:“多跟你钱伯伯学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做人,学一点历史是有好处的。”

潘家宁吐了吐舌头:“知道了老爸。”

另一边,潘夫人和钱夫人聊得热火朝天,尽是中年妇女的话题,对这边的讨论毫无兴趣。

钱教授以长乐里整体为研究对象,对潘家花园的研究才刚开始,更是刚拿到杨丽君的日记,所以从他这里是得不到答案的,潘家宁很清楚这一点,散场之后,她坐在回去的车上给赵殿元发信息,问他有没有想过一件事,你第一天收留的那个女孩是杨丽君,之后邂逅并一起在阁楼生活的那个是杨蔻蔻,二者并不是一个人。

此时赵殿元已经回到二十九号阁楼,他对着潘家宁发来的这段话久久不语,思绪回到初遇杨蔻蔻那天,细细想来,第一晚收留她时,阴天下雨,又是晚上,再加上灯光黯淡,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两人根本就没面对面仔细端详过对方,印象是笼统的,概括的,只记住一些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再见就是在潘家花园里,自己先入为主,认定那就是先前收留过的女孩,而杨蔻蔻似乎也没有否认过,但她也没承认过啊。

杨蔻蔻是杨丽君的小名,这两个名字的主人是同一个人,既然她不是真的杨蔻蔻,那她又是谁?

赵殿元枯坐许久,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女人和自己生活了大半年,出生入死,海誓山盟,谈情说爱,谈婚论嫁,憧憬了无数次未来的生活,甚至怀了自己的骨肉,可到头来,连真名都没告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