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令史和王令史在楚凝烟说话期间,赶紧记载。</P>
每一句话一字不差的记录在册。</P>
来前只是听闻楚凝烟的厉害之处,亲耳听到楚凝烟提及才知道此人真是张口就来。</P>
而她嘴里的便是更改变民生的东西,彻底令他们钦佩。</P>
“别急,你们慢慢记,这嫁接技术我去石川县时还让我侄子教了不少百姓。</P>
你们若是想验证验证嫁接技术的情况,还可以去石川县看看这几月他们那边水稻的情况”</P>
“不用了!我们相信孺人!”</P>
“这种好法子就该整个太初国都推广!”</P>
“不,嫁接也得看土壤,适宜的土壤对嫁接过程很重要。</P>
小渔村位于南面靠海,这边土壤算是较为丰富的了,虽然算不上优渥,但勤于浇水施肥也能成功。</P>
但有些地方的土壤太过于干旱,不适宜嫁接,其实就连种植也不适合。</P>
不如...开些工厂做些别的,也是另一种出路,前提是东边的粮食能够全国食用”</P>
“是,我国西北面干旱,那边粮食匮乏,每年的税收更是少之又少”</P>
“中部可用水车引水,倒是能改善土地问题,做到和东部一样”</P>
“记下来,这句话也记下来”</P>
“不知孺人所说的水车又是何物?”</P>
“能自动灌溉的物”</P>
“如此神奇?可好像未见小渔村有此物啊”</P>
“小渔村土地不错,如果用自动灌溉水分便多了。</P>
如夏日土地干涸,勤浇水便能解决,不需要”</P>
“不知孺人能否告知水车的做法?”</P>
“两位令史别急,咱们肉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你们先将嫁接技术记录好吧”</P>
“是是是”</P>
咚咚咚。</P>
“夫人,王大哥来了,他推了好大一个玩意儿,说是夫人您要求做的”</P>
“这么快就做好了?</P>
两位令史,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这东西也是关乎农业的”</P>
“好”</P>
“小民拜见楚孺人”</P>
“王大哥,是在打趣我呢,我好多东西都经王大哥之手,没有你的帮忙,我可做不出如此多的东西”</P>
“官民有别,但我们村里的大伙儿都知道孺人你没变”</P>
“两位令史,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王有福,我们村做木制主业工艺的一把手,我家里的家具,工厂的许多东西都出自他之手”</P>
“幸会幸会”</P>
“孺人,你快看看这东西做的可行不,这么大个物件”</P>
楚凝烟转了转把手,中间的滚轮顺利的转动。</P>
“只要这个没问题,就成,这东西放于村西农田边供村里的大家一起使用”</P>
“不知孺人这个用具具体是做什么的呢?”</P>
“用于去除水稻等农作物中的杂质、瘪粒的,看这里两个出口,能分出精米。</P>
今年水稻产量翻倍,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在我这里做活,定是忙不过的,所以我才想出要做谷风车”</P>
“太好了,我这就把东西放去村西,让建国这孩子去各家通知,到时还得孺人给我们演示了”</P>
“自然,我家今年虽已经都去种植棉花和辣椒了,但宋家还是有不少的”</P>
王有福没有怨言的推着谷风车去村西,他们家在装修,最近在屋子周围简单搭了个茅草屋住。</P>
一群人坐在树丛中做着工艺也是不易。</P>
“孺人,这谷风车用时一定要让我们见识见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