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吏员选拔制度的改革。</P>
从今以后,吏员不再是一种傜役,而是一种职位,朱允熥称之为\"公务员\",有固定的俸禄、品级和升迁规则。</P>
他要让最优秀的人才担任基层公务员,同时加强对老吏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品行兼优者转为公务员,品行卑污者予以辞退。</P>
朱允熥决心改变过去吏员贪腐虐民的形象,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朝廷的关怀。</P>
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献计献策,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实行措施。</P>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允熥亲自监督各项改革措施的执行,公务员选拔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P>
这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P>
初步统计,南北诸省共有吏员69万名。这些吏员原本是不需要朝廷支付俸禄的,改造成公务员队伍后,朝廷每年至少需要为此开支1500万两白银。</P>
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P>
大明每年的财赋收入在2500万石上下,将有六成的收入用于支付公务员的俸禄,负担之重是难以想象的。</P>
但这项改革若能完成,将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创举,老百姓对朝廷的观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P>
一批批有德有才的年轻人通过一轮又一轮严苛的考试,陆继成为了各地的公务员,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百姓谋福祉。</P>
永乐二年六月十四日,朱标下诏,为庆贺太上皇七十大寿和太子大婚,再开一次恩科,不论南方举子还是北方举子均可参加。</P>
主考依然是刘三吾,副考依然是白信蹈。</P>
刘三吾和白信蹈联袂请辞,朱标不准。</P>
白信蹈面无表情坐在副考席上,目视着南北举子鱼贯而入。</P>
此次考试与以往不同,分成南北两榜录取,南榜录取六十人,北榜录取四十人。</P>
消息一出,天下学子欢呼雀跃,尤其是那些之前落榜的南方士子,更是对朱标感恩戴德,北方士子对这样的分配比例十分满意。</P>
备考期间,各地书院人满为患,学风盛行。</P>
考试当天,无数学子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进入考场。</P>
他们奋笔疾书,展现自己的才华。</P>
经过数日的紧张考试,榜单于永乐二年七月十八日终于公布。</P>
榜单上的名字,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P>
众多学子中,山西韩克忠脱颖而出,荣登榜首。</P>
他自幼聪慧好学,却因家境贫寒而备受磨难。</P>
这次恩科,给他提供了一展才华的机会。</P>
他感激涕零,下定决心倾尽所学,为国为民效力。</P>
山东王恕为榜眼,陕西焦胜为探花。</P>
之前人心惶惶,盛传太上皇要革除南方新科进士的功名。</P>
现在不仅没有革除,反而南方还增加了六十名进士,南方人捡了天大的宜,偷偷笑都来不及,谁还有闲心管南北分榜南方分的名额太多?</P>
朱允熥看到这份名单,露出了满意的笑容。</P>
他深知这些新晋进士将会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P>
随后,朱允熥决定在宫中设宴,宴请新科进士。宴会上,他与进士们畅谈治国理政之道,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期望。进士们也踊跃发言,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P>
在欢声笑语中,朱允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P>
他相信,在这些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P>
恩科新录的一百名进士,有三十名被派往小琉球历练,二十名被派往大琉球历练,剩下五十名,十名派往吕宋,四十名派往马剌加。</P>
一百名身着华服的新科进士奔赴海外,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预示着大明王朝即将迎来一个无比璀璨的崭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