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长舒一口气。</P>
杨士奇来到琉北后,立即展开了调查工作。</P>
他逐一对三十多人进行了讯问,认真听取他们的口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P>
这些人的录口供的时候,有的紧张,有的激动,有的含糊其辞,有的一本正经,有的东扯西拉。</P>
但杨士奇都能耐心引导,让他们把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出来。</P>
陈祖义本以为这一次必死无疑了,突然之间又生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也拼命地为自己辩白。</P>
杨士奇将这些所有的口供精心整理,反复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P>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只办成铁案,才能给朝野内外一个交代。</P>
经过长达三十多日的努力,杨士奇终于成功捋清了当时的事件经过。</P>
陈祖义坐在阴暗的牢房中,面色苍白,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P>
朱标仔细地阅览着陈祖义的认罪状。</P>
他的眉头紧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P>
陈祖义的剖白竟然和允熥的分析如出一辙:</P>
他并没有想过降而复叛,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向部下作出的妥协,谁知李三的告密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这使他百口莫辩。</P>
而李三和在场三十多人的证词也证实了陈祖义所言不虚。</P>
朱标将重重将案卷合上,心中涌起一股如释重负的感觉。</P>
他靠在椅背上,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暗自庆幸自己有一个有担当的儿子,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住重重压力。</P>
朱标决定再次上朝,他要当着群臣的面将此案作一个了结。</P>
朝堂上,朱标威严地坐着,下方的大臣们窃窃私语,都在猜测皇上此次召集众人的目的。</P>
“诸位爱卿,关于陈祖义一案,朕已命杨士奇彻底查清。”</P>
朱标的声音响起,嘈杂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P>
他将陈祖义的认罪状递给一旁的内侍,示意他宣读出来。</P>
内侍高声念出了陈祖义的供状,以及他的苦衷。</P>
大臣们听后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回应。</P>
朱标又对杨士奇道:\"说说你调查的结果。\"</P>
杨士奇趋前一步,拱手道:</P>
\"臣此次带领三法司赴琉北,调查陈祖义降而复叛案,前后共讯问一千二百九十六人。</P>
尤其是陈祖义三十二名高级部下,为防止串供,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细致的隔离讯问,共得讯问笔录共九万七千余言。\"</P>
\"臣仔细比对甄别后,勾勒出当时事件全貌,与陈祖义供状相符。\"</P>
朱标问道:\"杨士奇,你的结论是什么?\"</P>
杨士奇道:\"臣的结论是,陈祖义并没有降而复叛,李三的告发只是他的臆断,并不是事实。\"</P>
朱标看向刘三吾、白信蹈、骞义、刘璟,“这是三法司的调查结论,两位爱卿,你们可还有话说?”</P>
杨士奇办案一直铁面无私,所办的案子经得起质疑。</P>
四人面露愧色,\"太子恕罪,是臣等浅薄了,幸亏殿下目光如炬,洞幽烛微。\"</P>
朱允熥宽容地笑了笑,\"卿等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