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分心疼地抚着他的背,说道:"你是太孙,还是待在南京的好,前线刀箭不长眼,伤着你就不得了了。"</P>
朱允熥道:“孙儿只是朱家第三代,就不上战场了,再过几代,咱们家的血性何在?尚武精神何在?拿什么震慑如狼似虎的蒙古鞑子?须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P>
朱元璋说不过他,只好让步,"可以让你去,但只许你待在北平,绝对不能出长城。"</P>
朱允熥十分不愿意,"北平又没仗可打,待在那儿有什么意思?"</P>
朱元璋怒道:"想去就听咱的,不听咱的就别去。"</P>
朱允熥邪魅一笑,"我听爷爷的,我就待在北平不乱跑。"</P>
朱元璋也邪魅一笑,"别跟咱耍心眼子,咱会派锦衣卫看着你,只要你敢乱跑,就立刻抓回来,再也别想出南京了。"</P>
"爷爷!"</P>
"别叫我!"</P>
朱标听说朱允熥要随蓝玉北征,十分不放心,也不许他去。</P>
朱允熥说道:"不仅儿臣该去,就是父亲也该去。\"</P>
朱标诧异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P>
朱允熥小心翼翼说道:\"四叔就藩北平十四年,不论军政还是民生,都颇有建树,极受北平军民士绅爱戴,父亲自册封太子以来,还从未去过北平,何不借此机会到北平巡视一番。\"</P>
朱标警觉地看着儿子,\"你究竟想说什么?\"</P>
朱允熥道:\"洪武五年,魏国公、曹国公、宋国公率三路大军北伐,意图肃清沙漠,却不利而归。\"</P>
\"现在,凉国公又受命北伐。儿臣担心,假如凉国公节制不了晋、燕诸王的话,恐怕又会劳而无功。\"</P>
\"因此儿臣觉得,父亲应该随大军北上,坐镇北平,就近指挥。\"</P>
朱标闻言,深感欣慰,儿子竟然在一夜之间长大了。</P>
对父亲大封藩王,朱标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P>
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朱元璋驾临南京宫城文楼,朱标随侍在侧。</P>
朱元璋问朱标:\"师傅们近日讲的什么经史?\"</P>
朱标答道:\"昨日讲的七国之乱。\"</P>
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趣,又问:\"是非曲直怎么说?\"</P>
朱标回答:\"错在七国,以下犯上。\"</P>
朱元璋对此并不赞同,说道:</P>
\"这里面还有一段公案,师傅没讲么?</P>
景帝为太子时,与吴王世子下棋下输了,怒而用棋盘击杀吴正世子,后来当了皇帝,又轻信晁错之言,轻率削藩,所以才激起了七国之乱。</P>
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恭,你也要引以为戒。\"</P>
帝王之家,哪有多少骨肉亲情?一母所生,至小一起长大,病重期间,老二、老三不是照样窥视储君之位吗?</P>
这一切,令朱标既伤心又胆寒。</P>
蓝玉久在北方领兵打仗,曾屡次对朱标说:\"燕王气宇不凡,素有大志,广结四方豪杰之士,太子宜慎之。\"</P>
朱标起初不以为然,听得多了,也起了疑心。</P>
无情最是帝王家。</P>
当时病重时,朱标最忌惮的莫过于老四。</P>
这个弟弟心机深沉,才干卓越,手握重兵,素有名望。</P>
倘若自己真的撒手西去,两个少不更事的儿子,谁是老四的对手?</P>
思虑至此,朱标信步走到乾清宫,对朱元璋说道:</P>
\"儿臣前年考察西安,关中残破不堪,人口稀薄,不宜为都。今蓝玉北伐,儿臣愿坐镇北平,就近指挥,筹措粮草,调动诸藩,这样都能方便一些,儿臣顺便也能考察考察北平堪为都否,不知父皇以为如何?\"</P>
朱元璋沉思良久,说道:\"也好。北方气候水土和南京大不相同,你到了那里饮食衣服都要小心,不要又弄病了。\"</P>
朱标道:\"父皇放心,儿臣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