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明兰掌握弘历犯错证据,祺贵人检具甄嬛私通(2 / 2)

想看看能不能趁机找到皇后给自己下毒的证据。</P>

明兰到了景仁宫,原本是众妃都在,可是明兰行完礼坐下,却瞧见王氏正端坐在一旁。</P>

明兰:“母亲?你怎么来了?”</P>

王氏:“刚才景仁宫的人来长春宫传话,我正好也在,齐妃娘娘就带我一起来了。”</P>

明兰悄悄附耳道:“今日是少有的大动静,母亲一会千万不要乱说话。”</P>

王氏点头:“你放心吧!我最知道轻重了。”</P>

祺贵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P>

此话说完,明兰脑子嗡的一下,她是知道果郡王的事的,不过甄嬛一向掩饰的极好,人前一点把柄都不曾留下,她是怎么发现的?</P>

明兰看向甄嬛,显然甄嬛已经有些紧张的,不过面上还是一副镇定的样子。</P>

明兰听到这里,转身去看王氏,她也被眼前的场景惊到了,半天没反应过来。</P>

明兰悄悄拍她:“母亲!让刘妈妈出去吧,这是宫闱密事,你在这里已是不妥,刘妈妈不能在里面继续听了。”</P>

王氏反应过来,连忙让刘妈妈出去。</P>

眼前的祺贵人自信满满地起誓:“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P>

叶答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P>

祺贵人见状立马补上:“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P>

王氏悄悄在明兰耳边说:“居然敢发这么重的誓,熹贵妃不会真的私通了吧!”</P>

明兰瞪了王氏一眼,示意她闭嘴。</P>

皇后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P>

问到这,明兰的心都提起来了。</P>

祺贵人开口道:“口口口口口口。”</P>

一语说罢,明兰松了口气,甄嬛也放松了不少。</P>

康常在适时开口:“说起来,温实初日日都要给熹贵妃请平安脉呢!若所说日久生情,当真也不无道理。</P>

更何况,我听说熹贵妃初入宫时,卧病在床,当时就是温太医伺候的。”</P>

祺贵人闻言越加得意:“康常在果然是好记性。”</P>

孙答应见状添火道:“两位姐姐怎么能如此揣测?治病救人原是太医本分,况且,温太医又与熹贵妃的母家素有交情,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P>

祺贵人:“如此说来,熹贵妃和温实初原来是青梅竹马的情谊?”</P>

敬妃:“你们几个怎么这么爱嚼舌根!可有什么证据证明熹贵妃私通吗?”</P>

祺贵人:臣妾若无证据,何以有这样的底气来揭发!把陈四家的带上来。”</P>

说话间,进来一个穿着短衫的妇人,直直跪在地上。</P>

玢儿:“奴婢给皇后请安。”</P>

这妇人刚抬起头,甄嬛就认出来了:“你是......玢儿?”</P>

祺贵人:“熹贵妃真是好记性,还记得她呢,当然甄家获罪,要不是我家买了她,给她口饭吃,她早就饿死街头了。”</P>

祺贵人开口训斥:“说!当初你在甄家做事的时候,温太医是不是向你眼前的熹贵妃,当时的甄府大小姐提过亲?”</P>

瞧着这妇人有些迟疑,祺贵人又开口训斥:“说话!装什么死!”</P>

那妇人开口道:“提过!提过!是......是在熹贵妃面前提的,并不曾告诉老爷夫人。”</P>

端妃闻言悠悠开口:“那熹贵妃是否答应?”</P>

那妇人连忙开口:“没答应,熹......”</P>

正欲往下说,被祺贵人瞪了一眼,止住了话头。</P>

敬妃开口道:“皇后娘娘,依臣妾看来,当然若是熹贵妃有意,大可直接答应,如今便也没有熹贵妃了。所以可见熹贵妃清白。”</P>

祺贵人:“若不是甄嬛授意,温实初又怎会提亲?两人青梅竹马。甄嬛贪恋天家富贵,这才看不上温实初的。”</P>

明兰听这话的逻辑实在荒谬,于是开口。</P>

明兰:“祺贵人这话倒说的好没道理。若是青梅竹马,那就该答应了这提亲。</P>

怎么?熹贵妃从前做甄家大小姐的时候,瞧不上温太医。</P>

成了皇上妃嫔之后,又瞧得上了?还不惜冒着抄家灭族的大罪和温太医私通。</P>

祺贵人是看不起皇上的妃嫔呢?还是看不起皇上?</P>

再说了,熹贵妃待人和善,是甄大人家教良好,怎么她与温太医多说了几句话,便成了对温太医有意思了?</P>

这么说起来,我前些日子还瞧见祺贵人和养心殿门口的侍卫说话呢。</P>

祺贵人对皇上的侍卫也有意思吗?”</P>

祺贵人:“巧言令色!我不过是问皇上在不在,自然是毫无越矩。”</P>

明兰:“这话就有意思了,祺贵人和侍卫说话是侍卫的职责所在,自然并无越矩。</P>

这温太医给熹贵妃请脉,自然也是他医家的本分,怎么到了祺贵人嘴里便成了私通了?”</P>

祺贵人:“瑜嫔当真是巧言善辩,不过凡事要讲证据,永寿宫的小宫女斐雯,就是见证,她可是亲眼看见的。”</P>

说话间,一个小宫女进殿来。</P>

皇后开口:“斐雯,祺贵人所言是否当真?你都见过什么?”</P>

斐雯:“那日奴婢和二小姐回永寿宫,不知为何,殿里一个人也没有,只剩下温太医和熹贵妃。</P>

奴婢进去的时候,就瞧见温太医和熹贵妃坐在殿内,拉着手,注视着彼此。</P>

温太医一看见奴婢和二小姐进来,才松开。</P>

哦对了!奴婢瞧见,温太医的袖口上有一朵口口口口。”</P>

皇后:“事关重大,去请温太医。”</P>

明兰想起自己和贺弘文的事,幸而这辈子并不似前世那般有过纠缠,否则的话,还不知怎么闹呢。</P>

王氏悄悄附耳和明兰道:“连花纹都说的怎么仔细,这不会是真的吧。”</P>

明兰:“宫里天天都是好戏,母亲看着就是。真的也会变成假的,假的也会变成真的。”</P>

温实初刚进来,皇后身边的人就立马上去把他的袖口翻出来,果然是一朵口口口口。</P>

明兰听到身边的王氏倒吸了一口冷气。</P>

齐妃:“呀!你们瞧,还真是。”</P>

话音刚落,就被甄嬛瞪了一眼,齐妃见状乖乖闭嘴。</P>

皇后开口道:“这绣纹是哪来的?”</P>

温实初:“回娘娘,微臣的母亲钦佩翠竹的气节,所以翠竹是她的最爱,是而微臣的袖口上都有母亲亲手缝制的翠竹。”</P>

敬妃:“原来如此,那臣妾觉得,这袖口原也是常见的地方,只要留心,谁都能发现,又能说明什么呢?。”</P>

祺贵人:“这话说的有意思,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怎么倒如此熟稔?</P>

如此下去,以后太医进了贵妃殿里,翻袖口的翻袖口,解衣裳的解衣裳,还有什么事不能做的?”</P>

王氏闻言砸砸嘴:“这祺贵人说话真难听!”</P>

温实初见状解释:“回娘娘的话,那日微臣给娘娘请完平安脉后,说起惠嫔的胎像,听闻惠嫔娘娘胎像安稳。</P>

娘娘这才赏微臣喝茶,微臣习惯性卷起袖管,这才失了礼仪,并无半分越矩。”</P>

祺贵人:“若不是熹贵妃看重你,只当你是她唯一的贴心知己,又怎么可能愿意把她最要好的惠嫔的胎像交给你照看呢?”</P>

话说到这里,温实初也明白了祺贵人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