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素手调羹汤(1 / 2)

李唐一直以为回忆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只有成功人士才有资格去回忆那些不堪回忆。似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段不堪、痛苦的过往,然后经过努力,他们成功了。他们回忆过往,似乎那些都成了他们的军功章,甚至过去越不堪越窘迫,越能反衬出他们的伟大。

二十七年后,马剑铃成了旅法音乐家,罗明在国内已是口腔医学的权威、博士生导师,更是享受国w院津贴的专家。

在上海一家豪华酒店内,落地窗外是灯光璀璨的外滩夜景,电视里放着马剑铃重返凤凰山拍摄的视频。

视频中那位已经老的不成样子,曾经教过他们当地民歌的那位民间艺人弹着二弦琴正在引吭高歌:“啥鸟飞来节节高……”

两位好友酒到酣处,跟着一起唱起来:“啥鸟飞来像双刀,啥鸟飞来天池里,啥鸟飞来卧青草……”

戴着一副宽边黑框眼镜,坐在地上的陈昆一脸感慨道:“我记得,老嘴二十八年前跟我唱的这个谜语,谜底是啥子,我一直不晓得。”

李唐端着酒杯摇摇晃晃走到他身边坐下,听到陈昆的话不由仰头大笑。

“谜底是啥子,我告诉你啊!”

说着,便抬手勾着陈昆的脖子,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一个词。

鸟嘛,结合刚刚唱的谜面懂得人都懂。大山里的劳动人民就是这么淳朴。

陈昆听完之后先是一愣,继而一个倒仰,两人哈哈大笑。

“cut!”

戴斯杰喊停。

这场老友在酒店房间里把酒叙旧的戏,因为背景是落地窗外的上海外滩的夜景,已经拍了两个通宵,这是最后一个镜头。

李唐和陈昆,包括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把目光投向导演。

戴斯杰笑眯眯喊了声:“过了!”

大家屏息看着他。

直到他往前跨了两步,站在房间中央大声喊道:“我宣布《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正式杀青!”

“哇!”

“哗哗哗……”

现场不管是中国的工作人员还是那些老外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同时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相比演员,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更长,他们从前期筹备就开始了,忙碌了近半年的劳动成果终于告一段落了。

而且制片人莉莎大妈早已言明,《小裁缝》不出意外将在明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影展,戛纳电影节同样也是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而这部全部由中国演员出演,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却因其时代的敏感性却成了一部法国电影,自然也就成为了戛纳电影节的亲儿子。

……

“李老师!”

机场大厅,戴着帽子口罩的小胖扑上来给了李唐一个大大的拥抱。

“你怎么也来了?”

“人家想你嘛!”

尽管平时热线不断,但一转眼两人已经两个多月没见面,热恋中的两个人真的有如隔三秋的感觉。

“好了好了,差不多得了,别让人认出来。”李唐拍拍小胖的后背。

在智能手机没有发明,自媒体未盛行前,明星的出行还是比较安全的。很少有记者闲的蛋疼在机场蹲守跟拍明星的,除非是得到准确的消息。

一般流传的所谓明星的机场照,其实都是自导自演的。明星跟记者约好,亦或明星自己请摄影师拍好后直接发给媒体。

“佳佳,辛苦了!”

李唐又跟前来接机的曾佳点点头。

“李哥,晚饭怎么安排?”

曾佳依旧一副高管精英的做派,只是眉眼间却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愁意。李唐没猜错,奈安最终还是拒绝了她关于扩大公司经纪规模的建议。

奈安觉得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还是投资和拍摄电影。尤其是此时被总局网开一面提前解禁的楼烨正在和上影厂谈新片合作的节骨眼上,奈安实在没有精力却顾及其他。因为在她眼中楼烨的电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李唐还未开口,就见小胖一脸得意道:“今天晚饭不用安排了,我已经买好菜了,回家自己做。”

“咦,你现在自己已经能做饭了,能吃吗?”

李唐知道小胖前段时间一直在学厨艺,因为自己不会,所以难免有些惊讶。

小胖哼道:“拜托把吗字去掉好吗。”

“嚯,这么牛逼吗?那我今天可得好好尝尝。”

说说笑笑间,三人一同出了机场大厅,沈林开着的别克商务车早就在国内到达的门口等着了。

“红姐说也要给我配辆专用的车,我觉得就你这辆别克商务车挺不错的,宽敞,后面还能放东西。”

小胖之前虽然也有车但不固定,一会儿是面包车,一会儿又是捷达啥的。等于是公司有什么车闲着,她就用什么车。

不过她还算待遇比较好的,至少公司有车。象前女友没有自己买车之前,出门还得打出租。

“哎,你助理的事落实了没有?”李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