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凡内外各卫官军,非当出征之时,不得辄于公侯门首侍立听候,违者杖一百,发烟瘴之地充军;”</P>
“其五,凡功臣之家,管庄人等,不得倚势,在乡欺殴人民,违者刺面劓鼻,家产籍没入官,妻子徙至南宁,其余听使之人各杖一百,及妻子皆发南宁充军;”</P>
“其六,凡功臣之家,屯田、佃户、管庄、干办、火者、奴仆及其亲属人等,倚势凌民,夺侵田产、财物者并依倚势欺殴人民,律处断;”</P>
“其七,凡公侯之家,除赐定仪仗户及佃田人户,已有名额报籍在官,敢有私托门下、影蔽差徭者斩;”</P>
“其八,凡公侯之家倚恃权豪,欺压良善,虚钱实契,侵夺人田地、房屋、孳畜者,初犯免罪附过,再犯住支,俸给一半,三犯停其禄,四犯与庶民同罪;”</P>
“其九,凡功臣之家,不得受诸人田土及朦胧投献物业,违者初犯者免罪附过,再犯住支,俸给一半,三犯停其禄,四犯与庶人同罪。 ”</P>
此九条念完,跪地的公侯勋臣们一个个儿都在掂量自己手中的铁券和项上的人头。安分守己的人,觉得有所约束是应当应分。</P>
恃功妄为的人,原本以为皇帝念功念旧不会怪罪,这会儿却额头冒汗,后背发凉,忍不住要摸一摸自己的脖子。</P>
“此为铁律,昭告尔等公侯,务必牢记在心,并谕及子孙。”朱元璋开口说。</P>
“臣等谨记。”众人叩首。随后朱元璋才示意众人起身。</P>
只见王祈年上前一步,高喊:“宣侍御史文原吉,翰林编修郑士元,太常赞礼官道同上殿。”</P>
这三人,朱标本打算先见一见,然后向朱元璋禀告,后觉不妥,还是抓时间跟朱元璋说了,没想到后者要在大朝会上宣布。</P>
三人进殿以序站定,行跪拜礼,“臣文原吉\/郑士元\/道同,叩见陛下。”</P>
“平身吧。”朱元璋抬手示意,“今日召你三人上殿,是有重任委派。临濠突发民变,虽为首者成擒,但事实原委仅凭一面之词,尚不清楚,特命文原吉为钦差,前往查察,郑士元、道同二人辅助,务必用心办理,据实回奏”。</P>
三人中只有文原吉事先从陈宁处得了消息,其余二人听了都是一惊。跟着钦差办案,那可是露脸的机会。</P>
“臣遵旨。”三人齐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