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教授,你认为我们现在所感知的一切就是真实的?”
连教授笑了起来,“小刘,我们讨论的是科学,而不是哲学,我知道在佛经里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说法,但是研究科学靠的是经得住推敲、可重复再现的实验依据,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某些人自己的想象。”
“教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超验现象,有许多人具有特殊的能力,可以在冥想状态观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情景,经过训练,他们一样可以观想到数光年以外的情景,而这种观想是无视距离瞬间达成。”
“我承认,存在许多现在科学无法解释的巧合或现象,但那是极个别的现象,所谓的特异功能或超能力,没有一起可以通过科学的检验。”
“首先,意识场并非特异功能或超能力,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时候,梦境就是自身意识场的作用。人们身处梦中,而以为是现实,并且深信之,醒来以后知道是梦,是因为梦中的场景不符合现实时间线的约束。再比如,对于个体而言,遇到真实发生的生死离别,会胆怯流泪,对于回忆到的、或想象到的生死离别一样会胆怯流泪,而回忆或想象到的并没有发生,而只是意识场作用的结果。其次,在对意识场进行实验测量时,被测量者的意识场与测量者的意识场混杂在一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兴起气功热,不少气功大师进行实验,原本在大众面前屡试不爽的特异功能,在实验面前往往失灵,然后一个又一个大师被轻易地揭露出来。事实上呢,被实验者有进行意识场展示的愿力,而实验者也有怀疑意识场的愿力从而形成了另一个意识场。中国古话说的好,信则灵,就是这个意识。”
“老头子,我觉得小刘说的虽然有些玄奥,但也有他的道理。”张希娟和高菲菲一样,听得晕头晕脑,恍忽间觉得刘润新说出了她很久以来偶尔浮现出来的念头。
“你说的或许是对的,可是这些和现实一点关系也没有,毕竟离每个人的生活都太远了。”连教授有些头大。
“意识场的研究和认知是每个人的事情,现在西方流行瑜伽和觉醒,就象中国流行修行和开悟一样,都是在发现除身体之外最大的宝库——意识。中国道家有云‘各有身中宝,何必深山求’就是这个意思。”
连教授终于笑了起来,“小刘,我可不知道这和物理学有什么关系。”
“教授,物理学本身就是人为区分的学科,它的起源和所谓唯心主义的起源都是相同的,亚里士多德等一批早期的觉醒者,为了揭示宇宙世界的真相,开创了多门学科,所有的学问其出发点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揭示规律,而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智慧,就是道,就是佛法。《易经·系辞》中写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笛卡尔在《形而上学沉思录》中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所以研究哲学对研究物理学大有裨益,比如关于物质的实相,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分子、原子、夸克,但是佛经中早已有记载。”
“是吗?”连教授听了有些不相信,在他看来,佛经只是佛教为了加强信众的信仰而成就的种种典籍。
“楞严经第三卷里有言‘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领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以2500年前的佛教徒是无法理解分子、原子、粒子之类的概念,连这样的词语也没有出现,所以佛祖用微尘等词语进行了替代。这句谒语翻译成现代文可以理解为:‘你所看到的物质,粗略地看可以认为是固体,最细的可以分成原子,再分下去就是粒子,最小是夸克,此夸克是物质中最接近虚空者。由七个夸克构成粒子。夸克再分析下去就成虚空的性质。’现代物理学在粒子中已经发现了三种夸克,每一种夸克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已经不能称为物质,因为那是一个微小的能量体,而这个能量体在接近光速的运动过程中由于自旋而形成了物质的假象,物理学家把这个假象定义为夸克。但是还有四种夸克是现代物理学家还没有发现的。或许不远的将来,物理学家的发现可以印证佛经的真实不虚。”
连教授和另外两位女士一样,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神色自若地侃侃而言,年轻人并没有丝毫的自得或犹豫,仿佛在叙说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原本应当是连教授讲述,众人摄听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发展到后面成为刘润新独自的讲演,连教授很想摆脱这种虚幻的讨论,谈论一下物理学中有意思的经验点滴,但是在刘润新层层演进的论述下,他发现自己也慢慢地思考起这些形而上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