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新和白向东连连摆手,“那倒不用了,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不远,不会耽误训练。既然如此,我也同意了。”
…………
为了使东海径赛项目实现省领导要求的三年大跨越,短跑集训队一路绿灯,包括东海大学在内的许多单位和部门都进行了积极的配合,仅用了三天时间,短跑集训队的基地就从原来的省体工队训练场迁至东海大学体育系。大操场上也安装了专业的起跑器和电子计分装置,吴可问带来的装备也比较先进,可以通过录相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逐帧的分析。史教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吴可问的助手,辅助吴可问进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每天清晨进行一组5000米跑;每天上午例行的有蛙跳100次,举杠铃100次,俯卧撑200次,然后继续进行一组5000米跑。以上体能训练仅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真正的短跑训练是重点,由吴可问亲自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抠,从反应能力到协调能力,根据不同队员的特点采用不用的训练方法。
起初几天,刘润新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些体能训练,在他看来这些训练都是小CASE,虽然难免有些累乏,但是相对其它队友,还是很轻松完成了每一个训练科目。一个星期后,每名队员在现有训练基础上,每条腿增加5公斤的负重,刘润新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极限,和其它队员一样也是不可避免产生了懈怠情绪,大家都认为这么做没有意义,短跑运动员就是十来秒的事儿,有爆发力就可以了。
与队员们一起进行训练的吴可问二话不说,把自己裤腿里的负重解下来,原来一直以来吴可问自己每条腿上面都有20公斤的负重。大家象看一个怪物一样看着吴教练。
吴可问耐心地说:“前段时间在体工队进行训练时,我对大家要求确实不够严格,我自己做的也不够,我搞了一辈子短跑,各种训练方法我都学习过,也实践过。最终发现,方法都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运动员的个人素质。没有见识刘润新的百米跑之前,我认为自己的训练还是比较科学,大家也注意到上个星期刘润新很轻松地做完了所有的体能训练,而其它人完成起来就比较费劲儿,这说明什么?说明刘润新百米跑的好,其基础是个人的身体素质优秀。怎么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不断地高负荷训练才可以。离省运会没有多久了,每两个星期递增5公斤,直到20公斤为止,我年轻时候打下的基础好,我从一开始就采用20公斤的负重。”
运动员喘着粗气默不作声,几天后,有的运动员告别了短跑集训队,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但是同样有更多的新人进入了集训队,经过近半个月的训练,所有的队员都发现自己的耐力、爆发力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在100米跑道上就是起跑更加有力、途中跑也可以拼一把加点劲儿。
在这种新陈代谢的训练环境下,有十几名队员一直坚持了下来,其中就有刘润新、白向东和高树堃,牛明虽然不是集训队的队员,但是借助地利的方便也跟着训练了一个星期,但是最终没能坚持下来,成绩也达不到省集训队的最低门槛,渐渐地放弃了跟训。
刘润新适应了5公斤的负重后,主动要求直接加码到20公斤负重,在体能训练时的成绩,一下子从第一名滑落到倒数几位。白向东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勇气主动要求加码。
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还要继续,为了可以早些完成每天例行的训练,刘润新节约了每组训练之间的等待时间,每天把体能训练和短跑训练紧凑地完成后也就是九点多一点,每次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离开训练场后,吴可问总要强调一句:“看看什么是实力?经过高强度体能训练后,还能跑进10秒7,你们哪一位可以做的到,你们要是能做的到,也可以提前完成训练做自己的事情。”
白向东擦擦汗水,他现在对自己的进步已经很满意了,最佳状态时他估计自己能跑进10秒7,就是现在这种状态,自己的成绩也在11秒左右。比刚参加训练时强许多,刘润新的特例仅仅是特例而已,比自己能抗、比自己能忍,可是每加一次负重,自己的腿就仿佛迈不动了,而刘润新居然能一下子加到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