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恍然大悟,虽然不是书里说的,但是很有道理。教授一愣,认真的看了刘润新一眼,“小伙子,不简单,你叫什么名字?”
…………
老师对刘润新的青眼有加,使得刘润新不好意思闷着头只想自己事儿了,他边看着老师,边翻翻教材后面的章节,边思考他的洞察术。结果呢,教材也背不下来了,洞察术也无所得,老师呢,倒是看着他,越看越顺眼。刘润新想起在暑假的时候看到南怀瑾写的一篇关于修行的文章,里面说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就是两个,一个是昏沉,这是睡觉时的状态,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一个是杂乱,这是清醒时的状态,人只要一清醒,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全部一股脑地进入了大脑,大脑不断地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取舍,取舍的结果就是思绪杂乱,经常不由自主就走神,神驰千里了。只有睡眠将醒未醒的那一段短短的时间,人是清明的,那时人的判断也相对正确。可是只要彻底醒来,明知道应该按正确的判断去做,但鬼使神差的还是昏昏噩噩地渡日子。
既然思绪大部分时间是杂乱的,那么洞察力将会做大量无用功,白白的浪费,真正需要的时候,反而没有精力来完成。就象现在一样,如果这种状态下用洞察术,用不用效果都差不多。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心安静了,思绪就不至于很乱。
…………
上午十点以后就没课了,宿舍的其它兄弟要去白向东的鬼窝里玩,刘润新找了个借口来到学校内的书店,寻找静心方面的书。还别说,真有这样的书,有关禅宗、密宗、瑜伽等方面的内容都有静坐修心章节,不过他选择了一本印度哲人奥修写的《静心》,这本书专门讲静心的好处及如何静心,本书浅显易懂,还配有插图,可以方便自学。
以他的洞察力,当然可以在书店里,与奥修来个精神对话,了解他的想法和静心的方法,但是象这样的书往往都是言简意赅,需要不断地重复研习才能得知其中的真实意义。关系到自己的终身大事,他没有托大。
刘润新如获至宝的捧回宿舍,一个人关好门,开始细细地品味。这本书并不厚,刘润新集中精神,洞察力全开,立即找到了此书的核心。按奥修的意思,实际完全的静心,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不能采用“什么也不想”这种看似捷径的方法,这种方法越到后面,越容易引起心魔的反噬,时间越久难度越高。奥修推荐了以动入静、以声入静的方法。也就是说,用动作和声音,将可能出现的幻觉提前进行了预防,做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有利于心境的巩固。而同时采用冥想法,执着于某一特定的功能图字,不断地去加强这个功能图字的认识,达到由虚转实的效果,转实后即可很容易静下心来,进而转实为空,心静即可大成。
方法很简单,以刘润新的洞察力,也感知到此方法确实可行。但是操作起来,对于他而言颇有难度。因为无论是动作声音,还是冥想,前提条件就是一个安静、相对封闭的环境。
现在是上午十一点多,大部分学生都去上课或自习,楼道里还不时地传来走动声和各种喧哗,到了中午和晚上,就更吵了。
刘润新想了想,准备一会吃完中午饭,就去发布各种信息的“南京路”,看看有没有出租房屋的信息。虽然双休日不能自由支配,晚上总可以练习吧。为了发掘洞察力更大的价值,租房子花点钱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