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一章 妖族秘录,易经补遗(1 / 2)

“墨狼孤傲,任其自然,放养人族,中原人族,天赋异禀,潜力无穷。”

“雪狼清雅,学自鬼神,祭祀为主,北狄人族,异化较轻,或可争取。”

“月狼精细,青出于蓝,建立神庙,西蕃人族,异化严重,难有作为,幸有世仇,或可利用。”

“鬼神一族,来历神秘,以念为食,东夷人族,信仰久远,自成体系,分裂严重,信仰破之,龙神可依。”

“蛊虫一族,传承古老,屡受排挤,陷入低谷,寄生人族,得以兴盛,南蛮人族,异化极重,不可救药,十万大山,天厌之地,唯一生机,不可不争。”

秦翌翻了一遍《妖族秘录》,神情有些诧异。

龙圣对妖族的了解,或许比他之前以为的,的还要深。

“西蕃的月狼一族,有世仇?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情报。”

秦翌若有所思。

这就是西蕃对中原一直不上心的原因吗?

原来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们的世仇身上。

“怪不得,这次四夷入侵,西蕃迟迟没有动静,原来,月狼一族的精力都被牵扯到了世仇那里,无睱东顾。”

这对秦翌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北狄,南蛮已经解决了,现在,只剩下东夷了。”

秦翌向东望了一眼。

“这东夷的动静……”

秦翌去过东夷,可是知道东夷实力的。

这些动静,感觉很是敷衍啊。

秦翌心中一动。

“鬼神一族和蛊虫一族,在妖族中似乎有些特别。”

一看他们的画风,就和其它妖族,不是一个系列的。

想到龙圣对这两族的点评。

“来历神秘……传承古老……”

秦翌明白了。

“排挤……”

想明白后,秦翌笑着摇了摇头道:“所以,蛊虫一族和鬼神一族,为了不被排挤,才不得不动的手?所以才这么敷衍?”

秦翌一边将手中的竹简,卷了起来,一边缓缓的说道:“若是这样的话,那这场蛮夷入侵,看来马上就要结束了。”

秦翌放下《妖族秘录》,走到另一书架上,翻看起了《南蛮秘闻》。

“南蛮之地,不适生存,无有人族,部落败之,逃至南蛮,紧靠长河,勉强生存,蛊虫一族,得鬼神一族启示,为了生存,开创命蛊之法,寄生人族,以育后代,南蛮人族,怜之,悲之,惜之,叹之,无可奈何,呜呼哀哉。”

秦翌看完之后,露出恍然之色。

“南蛮人族,竟然是中原人族迁徙过来的。”

按龙圣的说法,这长河以南,就是十万大山了,环境非常恶劣,人族根本难以生存,是发部落之间的战争,一部分战败的人族,逃到了长河以南,在岸边,勉强靠着长河活了下来。

不过,当时的人口,应该很少,是后来有蛊虫一族看鬼神一族对人族的利用后,得到启发,才开创了蛊虫寄生之法,也是此法,才让南蛮人族得以在南蛮之地生存下来,繁衍生息,不断壮大。

想到这里,秦翌不由的摇了摇头,他和龙圣的关注点不同。

“凡事无绝对,有弊必有利,若是没有命蛊,南蛮人族如何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怎么可能拥有如今的规模?”

随着实力的提升,眼界的开阔,再加上前世的影响,秦翌对中原之外的人族,并没有特别深的偏见。

并不像这个世界的中原人族那样,将中原之外的完全不当人族看。

为了照顾中原人族的认知,他只能借助前世的人类这个词作为缓冲,表达对中原之外的人族的认可。

更是借助前世记忆中某个东方大国的传统技艺,教化,来表示对中原以外人族的同化之法。

将“血脉认同”往“文化认同”转移。

只是,血脉认同的认知,实在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就算是以他如此的威望,也不得不选择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的来。

“龙圣在数千年前,就有了人族一体的观念,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族当成一体,真是难得。不过,对于人族的认可,倒是和这个时代的人一样,都将中原人族,当成最纯粹的人族。”

虽然龙圣可能连“教化”这个词都不知道,不过,殊途同归,龙圣所走的,其实和他一样,本质也是教化之路。

不然,也不会有提灯人组织的出现,更不会有提灯人分居四夷之地的事发生。

“倘若龙圣走的也是圣人之路,倒也正常。”

根据之前的北疆那一战,秦翌可是明显的感知到,教化蛮夷得到的功德,是多么的多。

“可惜,蛮人因为命蛊的原因,不能教化。”

不过,他留了一个后手,自己偶尔也会研究一下,相信,安全剥离命蛊之法,一定会研究出来的。

秦翌将龙圣所著的书,一一看了一遍,无奈的摇了摇头。

“竟然除了那本《寻龙诀》,其它的书一点《易》的痕迹都没有。”

秦翌扫视一圈,走到一个书架前,拿起了二代麒麟所著的《易经补遗》。

这个,应该是除了龙圣所著的书之外,最可能蕴含龙圣的《易》的书了。

秦翌解开绳子,缓缓打开,一看开篇,眉头轻轻一挑,笑道:“这是,龙圣时代流传中原的《易经》原文?”

看来,当时,龙圣的选择和他与文圣一样,都是将理论公开。

“古有圣贤,以一演之,言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吾深以为然。”

“后有圣贤,以二演之,言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演化人生之极也。吾不信,日夜研习,终入门,试演之,无法置信,常人命运,尽入吾眼,吾深撼之。”

“吾通之,只得人,甚憾,故以天地人为基,以三演之,略有所得,故著《易》,尚先贤,传于世。”

开篇,讲的是龙圣为何会留下这部著作。

看完之后,秦翌深有感触。

“果然,龙圣的《易》之理论,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早就有所发展,之前就有原型的。”

像他的风水之术,民间早就有了。

只是非常原始,非常粗糙。

略有神异。

他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深入研究,直指本质,才有了现在的风水之术。

秦翌接着往下看。

“易者数也,数之始,手掌为参,故有十数,后有智者,简而化之,指节为参,故有十二数,十二者,暗合天道,易之生也。”

只看了一个开头,就让秦翌露出恍然之色。

“原来,掐算是从这里来的。”

文明,是要靠这些智者。

他们用了掐算,用十二数为基,认知世界,推算世界,这才有了现在中原人族文明的一切。

“人族的原始社会,对数的认知,只能从自身出发,所以,对一的认知,参照物可能就是自己,对于二的认知,参照物可能就是双眼,双眼,双手,双脚,对于四的认知,参照物可能就是四肢,对于五的认知,参照物可能就是手的五指……”

直到这时,秦翌才明白,为何龙圣的《易》之理论,会有参照物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