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姒启再次回到禹城,他已经戴上夏后冠,目光深沉而严肃,颇有君王的威严,他用脚步丈量内城到大殿的距离。</P>
一步,两步,三步……</P>
五十一步,五十二步,五十三步……</P>
九百零一步,九百零二步,九百零三步……</P>
等他数到九百九十九步的时候,他已站在禹城大殿的门口。</P>
姒启回头望向内城城门,他依稀记得那些风雨如晦或是大雪纷飞的日子,他都要站在内城城门口,毕恭毕敬地目送每一个大小首领入朝。</P>
而现在他已经戴上夏后之冠,走进禹城大殿。</P>
这短短的九百九十九步,他似乎已经走了很久很久。曾经他以为不过是一马鞭的事,后来变得让他觉得遥不可及。而如今当他真的以主人的身份站上那大殿,坐在当年父亲议政的夏后位之时,他终于明白当年父亲在会稽会盟之时眉头紧锁的原因。</P>
一旦坐上夏后之位,便有天下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自己。连伯益这样德才兼备的有功之臣尚且难以兼顾周全,更何况是他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夏后呢?</P>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P>
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P>
身为夏后,便不能只顾个人喜怒哀乐,而要以华夏百姓忧乐为忧乐。可现在姒启最担心的是他根基未稳,东夷、三苗虎视眈眈。如何巩固政权,立威于天下才是当务之急。</P>
正在这时,有传令兵上前急报,“报!有扈氏兴兵反叛!”</P>
“报!东夷有鬲氏部落也在向夏都进犯!”</P>
“报,北方獯鬻部落索要牛羊谷物。”</P>
“哼?岂有此理!”姒启目光如剑,射出道道让人凌然生畏的寒光。</P>
“传我后令,召各部落大首领政事台前议事!”</P>
不过片刻,政事台前便聚集了夏朝二十多位大首领,他们有的眉宇凝重,有的目光深沉,有的精神矍铄,还有几位已是须发皆白,拄杖而行。</P>
姒启拱手行礼,道:“姒启初登后位,心中惶恐,自感才微祚薄,实在不知所措。诸位首领皆是先王砥柱股肱之臣,德高望重,阅历精深。如今有扈氏逆天而行,叛乱造反,东夷有鬲氏、北方獯鬻氏部落助风吹火,正是我夏后朝生死存亡之际!还请众位首领统筹商议,以解燃眉之急!”</P>
众位首领面面相觑,有的捋须不语,有的左右张望,有的依旧眉宇凝重,但没有一个首领答话。</P>
古井无波。</P>
而姒启现在心中却不能平静。</P>
这是对他的一道考验!</P>
能不能成为夏后,能不能有震慑万邦的气魄,就在此一举!</P>
他的目光慢慢冷静下来,扫视着参加议事会的部落首领,他要将他们的面容一个一个清晰地记下来。他更要像当初在蒲坂城的集市上,一个一个挑选陶埙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陶埙。</P>
而这时他的目光扫到议政台角落的一张虎皮!</P>
虎!</P>
姒启的目光在那一瞬变得坚硬而冷冽,高声道:“传少虎营虎啸、姒坚、獯昼、夷夜!对,还有大将军青越!”</P>
“是!”</P>
而此刻夏都阳城郊外七十余里,气势汹汹的有扈氏族人正架起篝火,支起陶罐,开始做饭。他们脸上丝毫没有大战在即的紧张和忧虑,反而是一派轻松欢乐的神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