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2 / 2)

纳米崛起 岭南仨人 1125 字 8个月前

那噬热真菌是如何承受500~600摄氏度的核电池高温?

原因在于高温变质上,一旦遇到超过极限的高温,它们会不断通过自杀式的方式,逼近高温区域。

然后那些被高温杀死的噬热真菌,会因为高温变质,变成一种特殊的纳米结构,这种纳米结构可以阻挡高温,同时将高温区的热量,定向转移到外面,形成热能传递通道。

这就是之前,在核电池周围看到的灰暗蜘蛛丝状物质,那些蜘蛛丝状的物质,就是热能转移通道。

至于为什么,噬热真菌要用这种方式,牺牲一部分个体,用于搭建热能转移通道,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研究员们猜测,这应该和火星的环境有关系,对于火星地表而言,热能的主要来源有三个。

一是太阳能,二是局部地热能,三是天然高浓度的放射性矿物。

由于火星距离太阳相对比较远,每天可以获得的热能,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局部的地热能、高浓度放射性矿物,就成为非常宝贵的热源。

噬热真菌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热源,必须采用特殊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温”。

这也是为什么,33号探测器会出现散热失灵的原因。

因为噬热真菌将33号探测器当成了一个热源,然后激活了保温功能,它们在阻止热能向空气散热,然后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中的热能。

正是因为这种保温功能,让33号探测器的散热板,出现了无法正常散热的情况。

同时也因为33号,会不断的移动,导致噬热真菌无法构筑出热能转移通道,没有出现明显的丝状物,让常海涛等人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33号探测器扔下核电池后,噬热真菌在没有热源的情况下,很快就自然脱落,让散热板重新恢复正常。

同时被丢弃的核电池,也成为噬热真菌的新目标,在周围迅速繁殖,然后用保温层包裹住核电池,实现保温功能。

在搭建了热能转移通道后,核电池周围就变成了噬热真菌繁衍生息的栖息地。

这才有了常海涛等人,看到的那一幕,黑灰色丝状物覆盖了核电池。

临时组建的研究团队,利用电场合成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终于成功复刻了噬热真菌构造出来的那种耐高温纳米结构。

几名研究员兴奋不已的测试着,在化验室内,这种特殊纳米材料,其神奇的特性,让众人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竟然可以抵抗中子照射,它们利用了锂和碳,加上火星地表丰富的铁和硅,打造出这种神奇的材料。”一名研究员赞叹不已的说道。

某种程度上,噬热真菌的这种行为,是在人造放射性物质,然后实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

毕竟碳和锂被中子照射后,有可能会衰变成为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然后噬热真菌就会利用这些人造的放射性物质,再次形成新的核电池。

对于热能稀少的火星而言,噬热真菌的生存模式,就是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力。

一名研究员无奈的笑道:“没有想到,我们人类竟然不是太阳系中,最先利用核能的生物。”

“是呀!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虽然噬热真菌的这种纳米结构,对于人类的借鉴意义不大,但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生存模式。

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外星生物,提供了一些全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