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特殊天气非常危险,因为带静电的尘埃颗粒物,很容易吸附在航天器、宇航服上,会造成电路电路、信号干扰、设备异常、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下降等。
俩人上车之前,先进行了一次全身除静电工作,避免将尘埃颗粒物带入车厢。
车厢相当于俩人的一个备用太空舱,里面的环境可以充当一个临时庇护所。
万一外骨骼宇航服、内层宇航服接连损坏了,越野车的车厢,就是俩人最后的临时维生系统。
而带静电的尘埃颗粒物,如果大量充斥在车厢内,不仅仅可能损坏内部的电子设备,还可能危机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比以为这是在开玩笑,月球的尘埃颗粒物比蓝星的尘埃颗粒物更加危险,因为这些尘埃颗粒物非常的“棱角分明”,可能会直接划伤呼吸道、眼睛。
月球没有蓝星的流水风化过程,地表的月壤颗粒物都显得棱角分明,就相当于面对密集又细微的玻璃渣子一样,这些小东西可以杀人于无形。
李建先打开导航系统,按照之前规划好的路线,驾驶着越野车绕路返回基地。
越野车行驶在虹湾平原上,留下两条长长的车辙,人类的足迹正一点点改变着这里。
前方虽然一片黑暗,但月球轨道上的导航卫星,却时刻指引着俩人,这就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
车子的前进速度并不快,平均速度大概在6~9公里每小时。
在月球这种充满未知的星球上,就算是平坦的月海,越野车的最快速度,一般会控制在20公里每小时左右,行驶速度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核心指标,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石克己俩人的行程,基本就是一半时间在开车,一半时间在做地质勘探调查。
归程路线上,也有三个地下热井。
这一次地质勘探工作,主要就是寻找适合的热井,用于建设地热发电站。
从目前的初步勘探结果中,石克己只看中虹湾平原1号热井,距离、地形、供热层都相对合适。
而虹湾平原2号热井,处于一条小谷地中,地形相对复杂了;虹湾平原3号热井距离最远,供热层在750~880米的深度,同样不太适合。
看了一下导航位置,他希望接下来的三个热井有收获,可以再找出一两个合适的热井。
毕竟虹湾平原1号蕴含的潜在地热能,大约在年35~42亿千瓦时左右,按照温差发电的效率,只能建设一个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发电站
15万千瓦的发电站,只能勉强凑合着用。
幸好当初规划基地时,就考虑到利用地热能的可能,在广寒宫基地东南方向,50~150公里的狭长区域内,存在至少37个热井。
虽然不可能完全开发,但哪怕开发出一部分,也可以将装机容量堆积到30~50万千瓦。
加上核衰变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保证基地的初步工业化,海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至于接下来的能源需求,那就要看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小型化,以及摆脱烧开水的选择。
其实在月球布置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月壤中的氦3,以及相对丰富的冰水、地下水资源。
不过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能不能如期小型化,眼前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