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开业准备杂事(2 / 2)

李瞻在一旁听明白事情始末,便上前施礼:“诸位学子,李瞻给大家见礼了。”

众儒生一听来人是李瞻便心中一紧。据传此子神仙之资,发明纸张,声名显干士子,读书人间。发明曲辕犁,沤肥法在黔首与地主间声名大噪。今日到此不知何为。

众人回礼:“李公乘有礼。不知公乘到此有何贵干。”

“此书社是扶苏公子与瞻所开,公子心念大秦学子读书困难,欲让天下学子不再为缺少书籍而苦恼,特与瞻建立书社,用纸张印刷书籍,以解大秦缺书之困境。也是希望众学子能安心读书。诸位今日争执瞻已明了,李桂,去拿几本印刷书籍。”

李桂应诺退下。李瞻招乎众学子来到读书处,众人见此地清雅安静,皆大喜。纷纷称赞是个好地方。

一名十五六岁的儒生问道:“瞻公乘,此处读书甚佳,不知费用如何收取。”

“在此处读书,首先要懂规矩。”

李瞻指着一面墙上挂着的读书注意事项说道:“这就是书社读书的规矩,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高声说话影响他人,诸位推已及人,这条应不难遵守。”

李瞻顿了一顿又道:“至于费用收取方面分为临时与长期二种。临时读书半日为一文,长期读书要办读书证,一月三十文,一季七十文,半年一百二十文,一年二百文。这些在书社前台都有标注。售书根据每本书定价,五十到一百文之间,众人都能消费得起。”

诸儒生皆惊呼:“最贵的才百文钱,太便宜了。我们要多买几本,以解书荒。”

李瞻见众学子热情高涨,心道书籍价格看似低廉,其实也没多少成本。这个时代没有版权之说,除纸张,油墨,人工外基本没什么成本。每本印刷出来后,成本低地让人发指。就精装版本成本不到十文,更不要说普通版本了。

只所以利润如此之高,一是技术垄断,二是考虑以后印刷书籍,要向作者付版权费,不得不提前考虑。

李桂抱着一摞书籍过来。李瞻见到过去帮忙,放下书籍后李瞻让李桂拿来笔墨。

李瞻唤过刚才发问的青年儒生:“扶苏公子与我打算捐些书籍送与学子,你叫什么名字。”

那书生恭敬地道:“小生叫杨渊,弘农人,家境一般,自小读书,阿父希望我学识渊博,故起此名。”

“杨渊,好名字。”

李瞻提笔在一本《尚书》上写道:赠杨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李瞻赠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