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团里聚集了大量专业人士,像刘芳嗣这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不在少数,而且基本是理工科学位的专家,剩下一部分是文科,不过学金融的只有一个——混得好的都在墙后面呢。
读过高中的人很多,能上大学的就很少,能毕业的更少,能一路读到博士的,可太少了。这样的人,除了真的没有用武之地,很少会徘徊于底层,但事实就是自救团能在民间召集这样一批专家。
这是一个困境,一个怪圈,一个发生在中洲,切实的事情。其出现必然意味着什么,也必然会有其特定的结果。
现在自救团的干部们开会表示要重建学校体系,马上就要办,唯一要解决的无非是教育制度,但现今可以一切从简,尤其是繁琐的行政工作都要抛下。
暂时的计划是建立一所研究型的学校机构,由张春城牵头,聚拢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带领一批学生,建立一个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要,教授知识为辅,类似研究所的机构。
边宁和刘芳嗣再一次走在校园里,两个人各自有些感慨。
刘他妈的老师还是穿着蓝白条纹的短袖衫,这天气还真合适,他说,“去年夏天,我没想过,短短一年时间,鼓山会变这样子。”
“还习惯吗刘老师?”
“习惯?这又从何说起,我现在的日子,和你说说就明白了,早上还是六点不到起来,给刘香铃做早饭,以前要花二十分钟这样,现在就用半分钟,十来秒。顶多是烧壶水会等一会儿。然后我就上班,中午有午休,下午接着上班,晚上可能要再忙一会儿,晚饭刘香铃会做。就这样,一天过去了。”
边宁咂摸了一下,“和以前差不多吧?”
“差不多?嗯,是差不多,不过还是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
“更忙,而且没有休息日,一周七天,我都得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