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郑和航海图奥秘(2 / 2)

海洋爷爷说:“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针进行海洋航行。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发明,宋代将其应用到航海上,解决了海上航行的定向问题&bp;,&bp;也开创了仪器导航的先河。现代船上使用的磁罗经,是&bp;12&bp;世纪船用磁罗经传入欧洲后&bp;,&bp;由英国人开尔文改进了的海军型磁罗经。”

刘梦石教授说:“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而指南针在南宋时期发展成罗盘形构,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也促进了中外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小明问:“罗盘是不是根据指南针改进的?&bp;”

傻子教授说:&bp;“元朝时期,指南针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将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连结起来,以标明航线&bp;,&bp;称之为&bp;“针路”,&bp;以天干&bp;、地&bp;支和四卦&bp;,&bp;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bp;,&bp;这样&bp;,&bp;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海洋专家高敏说:“元代航海中,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更为精确,明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及与精确。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bp;《顺风相送》&bp;中已经有‘&bp;定三针方法’和‘&bp;定四针方法’。虽然不详其具体应用方法&bp;,&bp;但应该可以肯定,其航路航向必然更为清晰准确。几个指南针,一齐运用于确定航向,还必须有计量单位确定航程&bp;。指南针已成为海船必备的航海工具。”

刘傻子说:&bp;“对海岸天象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关系到海船航行的安全与稳定。元朝航海,已能熟悉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航行实践中,总结经验&bp;,&bp;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而有关的口诀&bp;,&bp;据称&bp;“屡验皆应”,&bp;充分说明&bp;,&bp;元朝时人们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与掌握。”

海洋爷爷说:&bp;“明朝的航海技术,有助于人类进一步驾驭海洋,促进海外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bp;。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对海洋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航行技术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上。”

刘傻子说:“明清时期,一更约以&bp;60&bp;里计&bp;。一更时间内&bp;,&bp;船舶在标准航速下所航行的里程&bp;。以‘&bp;更&bp;9&bp;用于航海,也是明代航海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bp;,它与指南针结合,可以推算船位航速,令航行路线方向更为精确,明代‘&bp;针&bp;9&bp;‘&bp;更&bp;9&bp;结合的航海方法&bp;,&bp;已十分普遍&bp;,&bp;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

科普编辑程萍说,明人费信&bp;《星槎胜览.占城图》&bp;中云:“十二月,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表明明人对季风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已经十分得心应手。

刘媛媛编辑说,明人对海上风云气候&bp;、海流潮汐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熟悉。《顺&bp;风相送》&bp;和《指南证法》中&bp;,&bp;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气象记录和歌诀&bp;,&bp;说明了明人对航海天象的认识与重视&bp;,&bp;如&bp;《顺风相送》&bp;中&bp;“逐月恶风法&bp;”&bp;“定潮水消长时候&bp;”&bp;“论四季电歌&bp;”&bp;“四方电候歌&bp;”等。&bp;按农历月日&bp;,&bp;对海洋气象的风雨规律&bp;,&bp;做了详尽的记述。

刘傻子教授说:“清朝前中期的航海技术,虽然没有很大创新,但对于海洋地理的重要性,还是具有充分的认识与总结。航海图的绘制,也有相当的水平。”

海洋专家高敏说,清陈伦炯&bp;《海国闻见录》&bp;中就有附图&bp;6&bp;幅&bp;,&bp;这些图&bp;,&bp;较前人的地&bp;图更为详备&bp;、精确&bp;。陈氏&bp;《海国闻见录》&bp;中的&bp;《天下沿海形势录》,&bp;更对中国东北&bp;、东南沿海的海洋地貌&bp;、水文航运&bp;,&bp;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些,都具有重要海上指南价值。

王可博士给同学们介绍&bp;,&bp;在航海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后人继承前人的传统方式,&bp;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指南针的应&bp;用,普遍使用三针法,对航海天象观察&bp;、航海地形水势都有系统的掌握&bp;。并且,开始以沙漏计时&bp;。清前期沙漏的运用,说明了当时在吸收外国航海技术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提高航海工具的技术性能与技术水平。比起传统的焚烧更香,以及日月位置估算,时间更为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