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见刘刚毅举例道:“我也不说是哪个厂商的哪个单了,那个厂商的sales工作做得很扎实,决策层和建议层的工作都做好了,但是这个厂商的竞争对手却利用了底层使用部门的技术工程师,在某些技术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质疑,造成上面没有任何人敢于承担责任拍板,最终让这个项目停了下来。要知道,前面已经做了很多工厂的那家厂商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以为自己对项目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动权稳拿了,结果项目停滞,给了竞争对手的销售时间窗口,硬生生地被对方给扳了回去,最终失败,让竞争对手中了标。这个案例最终成为了bi的典型销售案例分析的一部分,bi要求每个销售都要根据这个案例写出分析报告来剖析原因。这是在3年前真实发生的案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某些用户方根本不起眼的小角色,最终却能坏事。这样的人难道不重要吗?”
刘刚毅说得那叫一个斩钉截铁,但很多共利的人并不相信刘刚毅的话,他们面露怀疑的神情,仿佛觉得这是刘刚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编造出来的论据。
这时郭永恒突然出声道:“大家不用怀疑这个案例的真实性,其实这个案例当时我也有所耳闻,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结果,但是偏偏这个结果就出现了。”
有了郭永恒的背书,这就由不得大家不相信了,而王晨宇更加相信这个案例的真实性,因为他也和刘刚毅想得一样,对于用户方的任何小角色都不能不闻不问忽视掉。
刘刚毅又说道:“大家都是做过不少项目的销售了,自然知道要拿下这种行业性的大项目,用户方的决策链条中没有人帮你,你觉得你能中标吗?”
几乎所有人都在摇头,这不是废话么?用户方决策链条中没有一个愿意帮你的人,你想中标?除非是太阳从南边出来!甚至你连投标的资格都没有!又或者是招标书的技术要求非常苛刻,苛刻到你们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满足!
见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任何异议,刘刚毅又问道:“那么大家认为,什么情况下,用户方的人成为愿意帮你的人,或者愿意向你通风报信和出主意,这个项目才是稳拿了?”
“最好是决策链条中的所有人全部搞定。”
“至少要中层的人愿意给你通风报信和帮你。”
“对对对……”
……
基本上所有人的答案都差不多,刘刚毅这才在白板上写了一个单词,说道:“我们把愿意帮你或者给你通风报信的人成为ach(教练)。这个人就是被你们搞定的人或者说是用户方里原理教你怎么去做工作才能拿下单子的人。刚才我听到有人说把用户从上到下全部搞定,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实际上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你作为共利的厂商销售在行动,那么你的竞争对手难道就在打盹?特别是行业性大项目,请大家一定不要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这个项目的消息没有走漏,竞争对手完全不知道这个项目。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你得到项目消息可能迟与你的竞争对手。”
不少人,包括王晨宇都在点头,很是认可刘刚毅的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