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结束之后,夜色已深,朝歌城的灯火逐渐阑珊。</P>
洛书与闻仲回到了太师府。</P>
“师弟,吾明日便离开朝歌,返回金鳌岛了!”</P>
闻仲闻言,面露惊讶之色,言辞迟疑道:</P>
“师兄 ,离开朝歌?这……这是为何?”</P>
洛书转过身,直视着闻仲的眼睛,从容不迫道:</P>
“朝歌虽好,但终究不是吾修行之地。再者,回金鳌岛是有要事告知与师祖,不可耽误!”</P>
闻仲听后,虽有不舍,但也沉稳道:</P>
“既如此,师弟就不留师兄了,那,袁洪几人呐?师兄可要他们跟随?”</P>
洛书想到此时量劫未启,袁洪等人在朝着待着也没什么事情,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加修行。</P>
“袁洪等人便跟吾一起回金鳌岛吧,若将来有需要,再让他们相助师弟!”</P>
“好!吾这就派人去军营,告知一下,让袁洪等人明日随师兄一同回去。”</P>
洛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谈笑自如道:</P>
“有劳师弟了,在走之前,吾叮嘱你几句!”</P>
“师兄请讲!”</P>
洛书摸着下巴,思索片刻,语重心长道:</P>
“师弟,如今人皇虽英明神武,勤政爱民,但吾观朝中大臣中,仍有奸诈小人,且日渐猖獗。”</P>
“如若不严惩这些人,由他们兴风作浪,时间久了,人皇难免受其蒙蔽。”</P>
闻仲闻言,眉头微皱,沉声道:</P>
“师兄,吾经常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对于朝中之事了解不多,师兄可知奸诈小人是何人?”</P>
洛书听闻仲问道,心想:</P>
“你对朝中之事了解不多,我都没上过朝,若不是知道后世之事,了解的还没你多。”</P>
“现在纣王刚登基没多久,费仲尤浑此时只是善于逢迎,还没有出现残害忠良之事,也不好直接给二人安罪名啊!”</P>
“算了,还是提醒一下闻仲,多注意一下这两人吧!”</P>
闻仲见洛书陷入沉思,伸出手在其面前摆了摆,喊道:</P>
“师兄?你在想什么?”</P>
洛书被闻仲这一喊,回过神来,轻声道:</P>
“师弟,吾只能提醒你,着重关注一下中谏大夫费仲、尤浑二人,这二人据吾多日观察,善于逢迎拍马,阿谀奉承。”</P>
“时常察言观色,揣摩大王的心思,从而说出一些令大王心悦的话来,使得大王对他们越发信任。”</P>
洛书见闻仲面色渐渐沉了下去,继续说道:</P>
“这种行为,可不是忠臣所为,身为中谏大夫,应该规谏君过,而不是迎合。”</P>
“若是因他们的行为,让大王逐渐被蒙蔽了双眼,无法看清真相,岂不是危害到大商的繁荣和稳定。”</P>
闻仲听到洛书的话,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P>
心想:“自己身为唯一的托孤大臣,若任由这种小人的存在,破坏大商基业,怎么能对得起先王的嘱托。”</P>
于是,闻仲感激的看着洛书,沉声道:</P>
“多谢师兄的提醒,吾定当铭记师兄所言,会时刻保持警惕,不让那些小人有机可乘。”</P>
洛书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闻仲是个有智有勇的人,只要给予他一定的提醒,他定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隐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