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要走出去(2 / 2)

可以说华国在铁矿石采购方面充当了将近二十年的大冤种,为此付出了高达上万亿的代价。

钢铁作为工业化和大基建最重要的原材料,随着国内工业化和大基建的推行,对于铁矿石的需求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仅仅靠国内自产的铁矿石,根本没办法满足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的需求,所以从国外进口成为了必要之选。

这样也就拉开了这次惨烈商战的序幕。

全球铁矿石的供应商主要由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三家矿业巨头把持,三大矿山的背后金主则是由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大鳄组成。

其实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全球钢铁产量有限,国际铁矿石市场基本上处于买方市场,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也长期在低位徘徊。

可随着小日子钢铁行业的崛起,小日子很快成为了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最大的买家,但由于市场缺少竞争对手,小日子非常容易就和铁矿石储量非常巨大的澳大利亚达成协议。

由于铁矿石的开采项目建设与运营周期相当长,需要的资金更是庞大,小日子和澳大利亚以长期协议的方式确定双方铁矿石供需合同,这就是让国内钢铁企业折戟沉沙的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机制。

在这套机制下,小日子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合作的还算融洽,不过随着华国钢铁企业的加入,情况变得不一样起来。

按照最初的规定,长期协议定价机制的议价期限差不多是十年一次,可等到国内钢铁企业加入后,议价期限变成了一年一次。

华国钢铁企业作为后来者,只能遵循对方的规定,忍受一年一次议价。

可当华国钢铁企业同意后,对方又提出了一条更为奇葩的规定,那就是一年一次的议价必须采取首发-跟风原则。

所谓的首发-跟风原则就是三大矿石供应商和国际上不同国家的买家进行谈判时,不同企业要组成很多谈判组合,任何一个组合谈判成功,无论价格是否合理,其余谈判组合都必须接受这个谈判价格。

如果所有的钢铁企业都报低价,那三大矿石供应商也只能默默接受,承认这个低价。

但问题是小日子的钢铁企业在其中,为了打击国内的钢铁企业,往往是小日子的钢铁企业率先和三大矿石供应商达成协议,然后逼迫国内其他钢铁企业也要接受这个价格。

这看起来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但由于小日子的钢铁企业入局较早,通过多年的运作,小日子钢铁企业背后的财团早就已经在三大矿口里面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股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也就是说因为铁矿石涨价所造成的损失对于小日子钢铁企业微乎其微,反而能通过剥削国内钢铁企业而大赚一笔。

这么搞下来,小日子钢铁企业背后的财团和三大矿口赚的盆满钵满,反倒是国内钢铁企业成了最后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