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弋为自己的未来积极准备的时候,有人却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P>
这个人不是厉兵秣马的袁术,也不是固守城池的袁绍,而是一直盘踞在丹阳秣陵的笮融一伙儿。</P>
笮融搞邪教很有一套,他不光宣传人人平等,还致力于做到人人平等。</P>
他曲解了佛教的教义,大肆鼓吹“人活着受苦是为了死后极乐,人生前享乐死后必定遭难。”</P>
等拉拢到一批信徒后就开始抢掠大户,为此他还编了一套理论,说是为了帮助那些有钱的人死后能够安息,必须消耗掉他们家中的财富。</P>
抢劫到财富之后,笮融便大摆筵席,开法会继续宣传教义,吸引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P>
慢慢的,即便相信劳动能够获得财富的人也开始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开始加入笮融的队伍。</P>
笮融拉拢到一批人之后就让这批人继续去抢,让他们手上沾满鲜血,让他们体验财富随手可得的痛快。</P>
就这样,笮融的法会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P>
袁术不是没想过去剿灭这帮人,可秣陵是丹阳郡的,丹阳又盛产精兵,两相对比后袁术郁闷的发现自己可能打不过。</P>
然而靠劫掠获得的财富终有一天会消耗干净,毕竟秣陵就那么大,富户也不是无穷无尽的。</P>
没了吃的,信众们自然要闹别扭,自然要去找笮融。</P>
此刻笮融的目的却达到了,他呼吁信徒们拿起刀枪,去拯救更多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去超度那些一毛不拔的富户。</P>
其实所有的信徒都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P>
这段时间吃穿用度是怎么来的?</P>
那些被度化了的富户都哪去了?</P>
去度人还需要带刀枪?</P>
他们算哪门子信徒信众呢?</P>
他们不过是一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乱民罢了。</P>
可那又怎么样呢?</P>
是什么真的重要吗?</P>
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不干净,全都沾染了同乡的鲜血;</P>
他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不纯洁,不再愿意劳作获得生存的希望。</P>
不重要了……</P>
不归路之所以被称为不归路,就是因为永远也回不了头。</P>
他们也不需要回头。</P>
活着本来就艰辛,痛快一时是一时不是很好吗?</P>
况且书上都说了“法不责众。”</P>
他们愿意去赌,赌自己是不会被责罚的众。</P>
秣陵城中无论男女老幼,都跟随着笮融等人向北面的湖熟杀去,浩浩荡荡的队伍足足用了五天才走到湖熟。</P>
城墙上湖熟县令早已做好了准备,利用这几天组织百姓将城外所有的稻米全部收完,不给这些乱民留下一口吃的。</P>
城内滚木礌石齐备,箭矢也相当充足,虽然只有五百守军,县令依旧有自信将这帮乱民打散。</P>
笮融本是个豪强,大本事没有,不过组织煽动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好。</P>
只见他时而高声呼唤;时而俯身下拜;时而虔诚行礼,往来与乱民之间,将零散的队伍纷纷串联起来。</P>
很快,成年男子便纷纷脱离自己的家庭,组织起了一个零零散散的震惊,在笮融的念叨声中拿起刀枪向城墙冲去。</P>
起初这些乱民的战斗力真的不够看,一轮齐射、几块木石便将他们打得抱头鼠窜。</P>
然而很快,随着死亡的人越来越多,敢于玩儿命的丹阳人开始发飙了。</P>
丹阳郡是个比较奇特的地方,都知道丹阳出精兵,其实丹阳更容易出宗贼。</P>
要不是这两年扬州的收成还算不错,宗贼闹得最厉害的就不是荆州,而是扬州了。</P>
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一个亲戚死了,团结的丹阳人立即想要为亲戚报仇,没了命的往城墙上冲。</P>
县令却一点不慌,这些乱民没有攻城器械,连个像样的梯子都没有,拿什么来打破城池?</P>
仍滚木礌石的士卒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站在城墙上各种嘲讽。</P>
弓箭手都已经不齐射了,只有等到人梯快要搭起来的时候会射一下人梯最下面的那个人。</P>
这是一场纯粹的屠戮,没有任何同乡情谊可言。</P>
乱民叫嚣着想要报仇,让士卒下来拼个你死我活。</P>
守军却随手一箭将大喊大叫的人射死,最后还不忘来上两句挖苦。</P>
除了……县令。</P>
县令此时痛心疾首,这些都是百姓啊,是宝贵的劳动力,就这么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