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随着兵部侍郎的话语落在地上,全场的气氛再次凝固。</P>
肉眼可见地好似要结成冰一般。</P>
“上万人的俘虏,他就这么给咱坑杀了?”</P>
朱元璋怔住,心里不断揣摩着朱格为何要这般所做。</P>
他认为,这庆王目前所展现出来的卓越军事能力可不会随随便便做出这种事情。</P>
但这件事太大了,大到他都有些怀疑。</P>
毕竟放眼整个大明王朝,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P>
“是的,千真万确。”</P>
“军报上所说,庆王说过,他坑杀的缘由便是当年白起坑杀赵兵的缘由。”</P>
“还有,庆王还说,多死一个异族,就少死一个汉人百姓!”</P>
兵部侍郎将那军报上记载的一些原话,原封不动地回答。</P>
浅浅地了解了来龙去脉,朱元璋陷入了沉思。</P>
见陛下不言语,在场的太子党文官无不纷纷开口。</P>
“整整上万俘虏尽数坑杀,在大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啊。”</P>
“就算是前朝,也没有人敢这般做。”</P>
“若是那群异族没有投降也就罢,可明明已然成为俘虏,作为我大明王朝的藩王,也算是我大明的脸面,这般杀戮终归是不合大明对于俘虏的律法啊!”</P>
“这般残忍杀戮,只会让那些异族更加记恨,更加疯狂,反倒是令我大明子民受尽苦难啊!”</P>
……</P>
各个脸上写满激愤,指手画脚,高声呵斥,全然没有注意到高位上朱元璋的微妙神色变化。</P>
朱允炆深知陛下藏匿于淡然脸面下的凶狠之色,连忙回过头,故作怒意:“陛下还在这里,容得你们这般言论么?!”</P>
随即那些文臣乖乖退后两旁,目睹着朱允炆上前,对着朱元璋轻声轻语。</P>
“陛下,虽说庆王确实漂亮地完成了战役,可这坑杀上万俘虏,会不会有些不合适?”</P>
“毕竟我们是要收服这些异族,以此来扩大疆土,从而令我大明疆土更加宽广。”</P>
“若是人人都像庆王这般,岂不是无人再敢来降于我大明?”</P>
跟随朱元璋身边这么久,朱允炆也多少学了些话术的皮毛,这几番话倒是让朱元璋微微抬了抬眉头。</P>
不过,也仅此而已。</P>
“微臣认为,庆王坑杀这万人俘虏,根本就是违反了圣人之道!”</P>
“这般枉行杀戮,必须要严惩才是!”</P>
“不然我大明国不将国!”</P>
见朱允炆这般言语,黄子澄心中暗暗摇头,不再犹豫地站了出来。</P>
其明亮的嗓音,不断回响在殿内。</P>
要说听到这句话,最慌的便是兵部尚书。</P>
若真的严惩庆王的话,那么他之前随便派遣去的普通官吏,必定会被调查出来。</P>
到时候,陛下对庆王这般看重,一定会把气都撒在他这个兵部尚书的身上。</P>
感受到气氛的再次凝固,兵部尚书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P>
不由紧张起来。</P>
朱允炆低着头的脸上冒出一抹笑意,以少胜多如何?千里马又如何?胜似徐达又如何?</P>
生死不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上?</P>
只要老师略微出手,你这个莽夫又能活多久?</P>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高位上的朱元璋在听了黄子澄的话后,脸色不变,但眼中赫然闪过一丝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