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路遇(2 / 2)

吕俊鹏烫完脚,拉灭昏黄的白炽灯,裹着刚晾晒了一天的棉被,对着前窗发呆。

出发之前想简单了。

经历过彡年灾害的农村,农民生活困苦,生活物资匮乏。

六壹年灾害已经明显减轻,秋收后,粮食匮乏导致的饥荒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缓解,但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没有恢复。

比如说,正常年份,大多数生产队都会养几头猪,几只羊,交给劳动能力较差的老年社员饲养,年底杀掉分肉。

之前的两年,饥荒最严重的时候,人们自己都要靠玉米杆、玉米根、豆杆、豆根等植物根茎磨出的代食品糊口。

基层还组织劳动力,收割野生植物根茎,制作代食品糊口,美其名曰‘小夏收’、‘小秋收’。

这样的生活条件,根本没有养鸡、鸭、猪等禽畜的资源。集体虽然有牛马这种大牲口,但那都是金贵的宝贝蛋,留着干活的。

难怪韩书田说愿意下乡很难得,乡下穷成这样,采购员下乡能干啥,去村里收白薯干么?

吕俊鹏烦了半晌,摆烂之心大盛,心说反正有空间的鸡蛋兜底,收不着就收不着,只当白费了几天工夫。

思路一变,心里立刻便放松不少,不多时便沉沉睡下。

第二天一早,吕俊鹏早早起床,就着热水瓶里凉了大半的温水洗漱一番,急急忙忙赶往前进公社食堂。

人食堂开饭时间是固定的,可不会等他。

吕俊鹏填饱肚子,提着热水瓶去水房接一瓶水,提回农机厂。简单收拾了一下床铺,再简单打包下衣物,提着包锁好门,把小衣物包装进自行车后座驮包里,蹬着自行车行出前进公社农机厂。

六十年代没有村村通,不过各大公社之间,总会有一条位置关键的干道,平整路基铺一层砂石路(碎石子路面,石子空隙填入泥灰。六十年代普遍都是砂石路,石子沥青路八十年代才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