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太子殿下病了(1 / 2)

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很难在人们常规的内心当中出现,因为它是不符合常规,不符合很多人的价值观,所以它才称之为奇迹。

发生在大唐各地的卖粮事件,李恪在长安自然是收到了,光是长安周围类似的事情就一直都在发生的。

唐储粮在各地建设的粮仓几乎都是一直处于排队的状态。

这最后的结果就导致这些私人商行居然没有地方买粮了,这些经营粮食的商行也是有些无语,不过还好,唐储粮本身就有负责调控粮价的责任,市场上没有粮食售卖自然也是不对的。

所以唐储粮自然是要开始放粮,作为放粮出售的粮食那自然价格是要增加一些的。

虽然增加的不多,可能一石粮食也就是多个几文,甚至十几文的价格。

但明明自己直接收就是这个价格,那些百姓就是不卖,最后还得从唐储粮收,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唐储粮毕竟是国有商行,这是跟朝廷做生意,一些小手段自然就没办法用了。

不说别的,如果唐储粮只收购一定的粮食就不再收购的话,他们就可以借机压低粮价了。

结果唐储粮来者不拒,最后他们都没办法压粮价了。

而唐储粮出售的粮价也都是一石粮加十文钱出售,他们现在不想买都不行。如果这些百姓不是蠢到亏本也要卖给唐储粮的话,他们比唐储粮一石粮加五文钱自然就能收到了。

现在,反倒是让唐储粮赚了一笔。

不过这话,他们当然不敢说出去了,说出去了,唐储粮不卖给他们粮食怎么办?现在天下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在唐储粮的手里面了呀。

而除了这些消息之外,李恪也是在距离除夕夜还有几天的时候,收到了乔师望送来的万民书。

看着青海州所请愿要缴纳税收的万民书,李恪一时间除了感动之外,就是感慨不已。

普通人的真诚永远都是最动人的。

这万民书让李恪想到了自己爷爷曾经跟他说过的,他上辈子五六十年代,曾经的那些纳粮积极分子,很多人家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都要给国家纳粮,要当先进个人,当积极分子。

放到李恪后世那个年龄曾经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更何况比李恪还小一些的那些年轻人?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都是傻子。

但现在,李恪却能理解了,因为他们那一批人,也是被从水深火热当中拯救出来的呀,相较于自己家粮都不够吃而言,他们之前连生死都无法保证的日子显然更加艰难。

整个民族是从刀山火海之中踩踏出来,所以他们格外的珍惜,所以他们宁可自己吃不饱饭,也要给国家纳粮,让国家强大起来。

这就是他们心中最简单的想法,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不懂太多的知识,是后世很多人嘴里面的文盲。

但他们就是用最质朴的行动干着最质朴的事情。

这种价值观也许跟他们的一两代的晚辈完全不同了,但你不能说他们傻。

仗义每多屠狗辈,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现在大唐这一波百姓,也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当他们的儿子,哦,也许到他们的孙子辈,那个时候大唐更加富强了,他们的孙子辈也恐怕无法理解他们的这些行为了,认为他们傻。